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部分

華刺史看罷,讚道:“此女德、色、才三事俱全,難得難得,小女何幸,得此益友。”張澄江和顧躍仙亦從中稱羨。大家坐了多時,又遇李半仙到來,道及楊素送還碧煙之故,華刺史翁婿都齊齊謝他贊助之德,又將碧煙向日亦曾與蔣青巖訂盟的話與他說知。李半仙笑道:“蔣先生十日內的喜事也應了。”蔣青巖驚道:“正是,正是,先生何以神驗至此!”又大家閒話一回,李半仙作別去了。

他翁婿四人同吃過午飯,分付門上人道:“凡有來拜謁的官府,都回道出門赴席,不必通報,止將門簿開記明白,待遲日回拜便了。”把門人領命而去。他三人卻同到書房內商議乞假的本稿,抵暮,本已修完,連夜喚寫本人到寓所,照式寫了。次日五更三點,蔣青巖、張澄江、顧躍仙三人一齊捧了本章,同進朝房,候文帝登殿。朝見已畢,三人一齊將本章是到文帝御前,文帝看了,當面批允,三人一同謝恩出朝,回到寓所。蔣青巖和華刺史同去謝了楊素,又伺張澄江、顧躍仙到吏、禮兩部去討誥命封贈,到兵部去討勘合。忙了幾日,諸事完備。此時正是五月望後,看定起身吉日,是本月二十四日,那些在京及同衙門各官,或公餞,或私餞,又忙了四五日,早已是二十一日了。蔣青巖等三人具一副千金的厚禮來謝李半仙,李半仙過日正在家中,見他三人到來,忙忙迎入中堂。敘禮已畢,三家的院子齊將禮單、禮物呈上,李半他再三推卻道:“三位貴人在此,老拙全無杯水之敬,反承厚惠,何以克當!”蔣青巖道:“學生輩三人蒙先生周旋照拂,感德良深,些須之敬,聊表微忱,異日再當圖報,望先生莞存。”李半仙道:“這盛儀斷不敢領,老拙實非故意推卻,另有一言奉懇,倘三位貴人見允,這便是萬金之惠了,但不知三位貴人能慨然否?”蔣青巖等三人齊道:“先生但說,自當領教。”李半仙道:“老拙本一貧窮術士,蒙越公青目,年來衣食頗豐,卻也不曾倚勢借權,做一毫昧心害理之事。只因命相孤獨,年已六十,無一男半女。那越公雖待我不薄,奈他年壽無多,冰山易倒,未可久留。老拙曾遇一異人,傳授養生秘訣,頗有效驗,意欲覓一片清淨之地,結一茅庵,以終餘年。近聞令岳老先生隱居之處,遠絕塵囂,倘得三位貴人為老拙覓得一椽,感當不盡。”蔣青巖和張澄江、顧躍仙一齊答道:“聽先生之言,真是達人,此事最妙,何不就此同行?”李半仙道:“楊越公處,一時未便即辭,既蒙臺允,稍遲數月,定當相訪。”蔣青巖等三人坐了一會,一齊起身,打從舊日飯店門首經過,又將五十兩銀子賞那店主人,謝他當日指引之功。然後回寓,將李半仙適才所懇之事,說與華刺史。華刺史道:“此事甚易,且老夫久有出世之念,若得此人相伴,真是快事,待他界日到我山中之時,自有道理。”說罷,各去料理行事。到了二十四日五鼓,華刺史和三位翰林女婿一齊起馬,那職事之盛,比一切京官不同。張澄江、顧躍仙兩人轎前都是兩對金字牌,一對是“欽假省親”,一對是“欽賜歸娶”,只有蔣青巖轎前少一對省親的牌。蔣青巖看了,想起自己的父母,不覺悽然,又轉想道:“這等功名,也不是我父母快心之事。”

不說這裡榮歸,且說柔玉、掌珠、步蓮三位小姐在家,聞華刺史之事已無恙了,又聞蔣青巖、張澄江、顧躍仙三人同在京中應試,料他三人學優才大,自然高發,三位小姐十分歡喜。一日,柔玉小姐對韓香道:“我們久不到園中去遊賞,今日天氣困人,你先同絳雪去看,園中可有甚花兒開得好時,來約我去看看,以消睏倦。”韓香聞言,忙拉了絳雪同去開了後門,到園中去了。去不多時,兩人笑嘻嘻各摘了兩袖杏子走將來,向柔玉小姐道:“園中光景甚好,那地內的荷花開得比往年更甚,中間一順三色三枝,開得有團扇般大,小姐快去看了。”柔玉小姐道:“你可去約了二小姐、三小姐同去。”正說間,只見掌珠、步蓮二位小姐來了。柔玉小姐道:“來得好,我正要來相約,同到園中去看荷花。”掌珠、步蓮齊答道:“我們也為日長難遣,要和姐姐同去遊賞一遊賞,既然如此,即便同行。”柔玉小姐分付絳雪鎖上房門,姐妹三人,隨身三個丫鬟,連韓香共是七人,一路兒來到園中,同到荷花池畔賞荷亭上來。看那荷花,比往年更盛,中間一順三枝,正中是一枝青蓮,左邊是一枝大紅,右邊是一枝錦邊,比群花高一尺,大一圍,香氣氤氳。柔玉姐妹三人看了,驚訝不已。韓香在旁笑道:“這花依賤妾看來,定是三位姑爺的佳兆,此時想已宴罷瑤池矣。”三位小姐聞言不語。韓香又道:“三位小姐可記得去年賞牡丹的時候,轉眼間便是一年多了,花兒已都開遍。”柔玉小姐不覺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