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62部分

會很困難。弄不好會遭遇重大損失。”

因為阿拉斯加第一特混艦隊到達東地中海,英國地中海艦隊自忖不敵,最終一路後退,甚至如今在亞歷山大,塞得港等地中海沿岸都沒有保留艦隊了,而是全部由蘇伊士運河進入紅海和印度洋西北部的阿拉伯海及波斯灣,如此與印度洋艦隊聯手控制印度洋,確保英國現在唯一的一條生命線即印度洋經好望角至大西洋的航線。現在阿拉斯加西印度洋艦隊都基本上只能處於守勢,自然無法主動攻擊英國艦隊取得制海權,不能取得制海權,加上阿拉伯半島和波斯灣適合登陸的良港不算太多,好地方又廣佈炮臺,第24集團軍要在這些地方登陸自然相當危險。

這可不像印度沿岸,現在英國的印度洋艦隊經過前一次抽調,實力已經大幅下降,不可能控制三面環海的印度沿岸所有海域,在印度幾乎很多地方都可以實現登陸,盟軍及印度僕從軍主力都遠在印度河和曼德勒等地,在沿岸兵力相當少,所以這麼長的海岸線盟軍根本不可能防住太多地方,阿軍在印度沿岸突襲登陸反而要容易得多。

但在阿拉伯就不一樣了,地中海艦隊加上紅海、阿拉伯海、波斯灣的守備艦隊,實力要比印度洋艦隊強很多,且這裡的海岸線長度遠不能和印度相比,而且阿拉伯半島沙漠廣佈,交通奇差,環境惡劣,中立的沙烏地阿拉伯又卡住了登陸部隊繼續北上巴勒斯坦和伊拉克的陸地線路。而光是佔領阿拉伯半島南部沿海的南葉門和阿曼對整個戰區是沒有多大幫助的。所以這段海岸線上就算有合適的登陸點也只能排除。

想要在中東登陸並造成重大威脅,似乎只有一個辦法就是深入波斯灣,波斯灣自從發現大量石油後開始受到英國高度重視,是英國在整個中東真正最看重的一個地區,有幾個殖民地和保護地,沿岸廣築炮臺,在這裡很難實現突襲登陸,時間一長,退入阿拉伯海和紅海的英國地中海艦隊很快就能來援,甚至堵死波斯灣入口,把深入波斯灣的阿拉斯加船隊給包圍。

這個問題顯然大家都很清楚,所以以前也沒有提過在這裡登陸,不過這一次葉楓卻搖了搖頭,然後呵呵一笑道:“不一定要在波斯灣和阿拉伯半島沿海登陸”

葉楓說著用手在地圖上比劃了兩下道:“這樣,你們認為如何?”

加入書籤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舉報錯誤章節 | 推薦本書 | 開啟書架 | 返回書頁 | 返回書目 第760章 瀰漫世界的戰火硝煙時別忘加上本站標識。

第761章 登陸瓜德爾

俾路支高原位於伊朗高原東南部,大部位於英屬殖民地印度的巴斯斯坦地區西部,小部分處於伊朗東南角,全境北接阿富汗,南臨阿拉伯海,東近印度河,總面積約有四十餘萬平方公里,屬於巴基斯坦地區的約有34。7萬平方公里。

因為全境處於高原之上,多山地和沙漠,氣候炎熱乾燥,植被稀疏,東部臨印度河支流區卻又多為格奇低地的粘土平原,常有強烈塵暴,屬於南亞次大陸最熱的地區,只有南部狹窄平原臨海,耕地少,所以一直以來這裡都是英屬南亞殖民地中經濟發展最為落後的地區。

當然這種地方自然也可稱為地廣人稀。呃放在人口眾多的南亞次大陸,的確是地廣人稀,如果在阿拉斯加,一個面積不過三四十萬平方公里的地方有四五百萬人口已經算是一個人口密度較大的地區了。要知道阿拉斯加不少面積數十上百萬公里的行政省也沒有四五百萬人口。

俾路支全境近五百萬人口中,俾路支族與普什圖族(阿富汗的主體民族)都約佔40,餘者大部為信德族等其他民族。

但北部環境氣候較好的地區都為普什圖人佔據,不過這一地區只佔整個俾路支的五分之一,而廣大的中南部沙漠和山地區直到鄰海都為俾路支人佔據,因為耕地少,一直也沒有發現太好的礦產資源,所以俾路支人至今仍保留著原始的遊牧生活形態。

當然也不全是如此,在南部沿海有俾路支一個大部族也有不少人以捕魚為生。

這個大部族也被稱為莫克蘭人,而其居住的南部沿海地區則被稱為莫克蘭海岸。

莫克蘭海岸從波斯灣入口的伊朗庫赫角到俾路支高原東南的傑迪角長達近千公里,在這近千公里的海岸線上除了一些人為開闢的小漁港,根本沒有什麼成熟的大港口,甚至小型商業港也沒有一個,雖然沿岸其實有不少優良海灣,奈何莫克蘭海岸西面是伊朗高原,東部是俾路支高原,都是山地和沙漠,炎熱乾燥、水源植被稀疏的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