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發,若阿拉斯加一方在戰事中遭遇不利,也還有機會臨時轉移。
但從鄂畢省西南部額爾齊斯河與鄂畢河交匯的河口邊境城市曼西斯克市依次往南就真正危險了,由曼西斯克往南進入額爾齊斯省,沿額爾齊斯河三十萬人以上的城市就有額爾齊斯省首府託博爾斯克,鄂木斯克市的第一大郡塔拉郡,鄂木斯克市區,阿爾泰省的巴甫洛達爾,塞米巴拉金斯克,烏斯季卡緬諾戈爾斯克和齋桑泊這好幾座。且全部正處河東岸邊,隔河就是蘇聯,戰事爆發,對岸炮火足以將這些城市完全覆蓋。除非提早轉移,否則戰事爆發,他們是避無可避。
這種情況並非是以前阿拉斯加沒有預料到一開戰,後果會很嚴重,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有其特殊原因在內,沙俄統治時間,沿額爾齊斯河沿岸有許多要塞,後來依要塞發展成城鎮,最後形成城市,而因為氣候原因及當時人口實在太少,除了這些城市,也少好人會離開現有城市去其他地方開荒,到阿拉斯加佔領這裡時,整個現在四省市所處地域,除了沿河這些城市,其河東岸內陸一兩百萬平方公里除了西伯利亞鐵路沿線和少部分大支流沿岸有一些小城鎮外,要一直向東越過鄂畢河才能看到一些大城鎮,額爾齊斯河與鄂畢河中間內陸幾乎百十里連個小村都能難看到。
在這裡情況下,阿拉斯加吞併這裡後,當時移民政策也主要是以就業移民為主,投資會到哪裡?就業會到哪裡?最終還不是隻有這些當時基礎要好得多的城市,即便大量採用了拓荒性移民,但因為便於補給關係,這些首批拓荒地也大多會選擇相較現有城市較近的地方開始,這就形成了一種後果,越往邊境,城市越大,工商企業越多,經濟實力越強。
第627章 黑夜,有風!
阿拉斯加呈帶狀密集分佈的經濟區只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沿公鐵路線,一種就是沿河,沿公鐵路線自不必說,不管哪一個國家都會出現這種經濟帶。而沿河呢,阿拉斯加河湖眾多,大小河流數千上萬條,光是大河就有上十條不止。但阿拉斯加的河流基本屬於氣候環境並不太好的地方,通常都有較長結冰期,所以形成的能稱為沿河經濟帶的地方不多,第一大沿河經濟帶就是育空河經濟帶,光算大中城市就有白馬城,道森,育空堡,費城,魯比,努拉託,馬歇爾,聖米歇爾等好幾座,人口上千萬不止。
另外一個沿河經濟帶就是加拿大地區著名的沿聖勞倫斯河經濟帶,其長度遠比不上育空河經濟帶,但實力一點不弱,因為氣候環境要比育空好得多,所以短短一條河的兩岸,就有蒙特利爾,多倫多,魁北克港,渥太華等不少大中城市,人口同樣近千萬。
而額爾齊斯河沿河經濟帶絕對可稱第三大了。而且這條河上集中了沿邊四省市中三個省的首府,額爾齊斯省首府託博爾斯克,鄂木斯克市,阿爾泰省首府塞米巴拉金斯克,沿額爾齊斯河邊境三省市就沒有一個首府不處在河岸邊的,與對面蘇聯就只一河之隔。即便最北面的鄂畢省首府蘇爾古特離著也不算遠。這種情況在阿拉斯加是唯一一例,雖然育空河和聖勞倫斯河集中的首府城市也不少,但這兩個經濟帶不是全處於邊境的。
而且這其中有一個最嚴重的就是阿爾泰省,阿爾泰省現在是沿邊四省市人口最多,經濟總實力最強的,但這個省因為其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歷史因素,其原本的城市全在河岸邊,建省後雖然拓荒力度很大,但中部大草原和眾多河湖區是天然的農牧草場和農業種植基地,所以在省中部拓荒形成的全是農牧業基地和小城鎮,眾多工商業仍以原本就有雄厚基礎的沿河城鎮為主。
就不就是在省東部的鄂畢河西岸,如全省第二大城市人口近五十萬的巴爾瑙爾市,河對岸是東俄自治區,不過這座城市不存在戰後馬上發生危險,他沿的河不是額爾齊斯河,而是後方的鄂畢河,除非蘇聯人能數天之內就從額爾齊斯河打到鄂畢河,所以它可算是絕對的內地城市了,但阿爾泰全省除了巴爾瑙爾這座大城市,其他人口破二十萬以上的城鎮幾乎全在額爾齊斯河東岸,隔河西岸就是蘇聯加盟國哈薩克。
包括首府塞米巴拉金斯克這個人口破六十萬的全省第一大城,包括人口都在四十萬左右的第三大城巴甫洛達爾,第四大城烏斯季卡緬諾戈爾斯克,人口約在二十多萬間的第六大城齋桑城(已改為齋桑泊縣的縣內市),全省六個人口較多的城市只有一個第五大城魯布佐夫斯克市算是處於省中部內陸,但事實上魯布佐夫斯克就位於塞米巴拉金斯克東北六十多公里罷了,嚴格算來他也同樣算是沿河城市了,若蘇聯人真的發動進攻,且只要能打過額爾齊斯河,魯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