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48部分

,緊接著中國也向蘇聯宣戰,一場蘇芬戰爭進入了一個完全不同的軌道,也打亂了德國的計劃。

希姆萊等人進入總理府的會議室時,已經看到了陸軍總參謀長弗朗茨。哈德爾大將,海軍參謀長奧托·施奈溫德等幾個主要軍隊領導人都已經坐在裡面了,希姆萊等人黨內地位高,進來後也只是與哈德爾等人點頭招呼了一下,便與赫斯等人各自聊起了話題,不過左右不脫蘇阿開戰的內容。

這無疑是全世界包括德國人都不得不關注的訊息,而只要看到哈德爾等人,他們也知道,今天元首把他們找來開會,肯定是跟軍隊,跟後續的德國戰略有關。

不過幾分鐘,希特勒便一臉嚴肅的走了進來,只看希特勒的神色,便可知蘇阿戰爭的問題對元首造成了極大的困擾。

雖然蘇阿開戰對德國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訊息,但同時卻讓德國一下子陷入了必須做選擇題的境地。

希特勒坐下以後,沒有廢話,便道:“蘇聯和阿拉斯加、中國開戰的事情你們都知道,那麼,我現在需要你們告訴我,德國下一步該怎麼做,向東還是向西。”

完全不出大家的所料,即便是元首也被這個問題困擾了。

按照原來的計劃,與蘇聯簽定互不侵犯條約,解決波蘭,將東西普魯士徹底連在一起後,他們將回過頭來,解決西部的敵人。英法已經向德國宣戰,雖然只是宣而不戰,他們還在斯望著德國和蘇聯能在摧毀波蘭,蘇德去除中間的障礙後發生衝突。但法國始終是德國必須解決的目標,所以德英法現在的靜坐戰不可能永久的維持下去。

只是蘇阿開戰,對德國來說卻是一個解決蘇聯的極好機會,只要德國及其盟友再集結大國從西線對蘇聯發起攻擊,可以肯定,在這種東西夾擊,且對手是德阿這樣強大的國家時,蘇聯幾乎沒有多大可能倖免。那麼徹底解決蘇聯後,也許德國從此再不用擔心蘇聯的威脅,也不用擔心受蘇聯影響的部分東南歐和巴爾幹國家的威脅了。他們可以集中全部的精力對付西線的英法。

但同樣的現在蘇阿開戰,蘇聯必然會極力避免德國撕毀互不侵犯條約,那麼只要德國不主動向蘇聯發起進攻,他們在東線的威脅事實上也可以暫時解除,德國也可以集中全部精力來解決西面的頭號大敵法國。

更重要的是不管是先東還是先西,法國始終是德國必須解決的目標,英法宣而不戰,不代表德國就不能主動發起攻擊,宣戰了就是敵對,現在若改變原來的計劃,先對付蘇聯,德國卻並不能保證英法還會這樣靜坐下去,以前是以前,以前英法巴不得德蘇開戰,但現在加上了強大的阿拉斯加,情況就可能截然不同,英法的選擇肯定也會截然不同,他們不會願意看到德阿中聯手將蘇聯給瓜分,他們要的是兩個勢均力敵的對手互相放血,但德國加上阿中等國對付一個蘇聯,就算蘇聯再強大,戰爭潛力再大,能算均衡嗎?相反,這是嚴重的失衡,英法絕對不會坐視蘇聯被瓜分而德國卻可能不會遭遇他們想像中那樣大的損失和傷亡了。

所以這時候他們選擇先打東線,卻很難保證英法不會找機會在德國背後下手,甚至與可能急需援手的蘇聯開始真正合作,那時德國將遭遇兩面夾擊。就算阿、中願意正式與德國結盟,得益的也只會是阿、中等國,對處於歐洲包圍圈中、戰略縱深、資源潛力遠不如阿、中兩國的德國只怕沒有多大好處。

所以實際上算來算去,顯然對德國來說,按原計劃,先西后東才是最佳選擇,甚至因為蘇阿開戰,這個計劃將更有成功的可能,因為他們肯定可以從東線抽調更多的兵力用於西線。

只是計算是一回事,行動又是一回事,蘇阿雖然開戰,但德國卻不知道阿拉斯加和中國的目的何在,雖然以現在阿、中兩國動用的兵力和進攻的姿態來看,他們的目的顯然不僅僅是迫使蘇聯取消對芬蘭的入侵,但也很難肯定阿拉斯加會真的與戰爭潛力巨大的蘇聯死嗑,誰知道蘇、阿戰爭會進行到什麼程度?誰知道如果蘇聯失利,會不會就此取消對芬蘭的入侵,會不會向阿、中兩國服軟,在德國趁機猛攻英法時,英法會不會出手使蘇阿停戰?

假如蘇阿之間的戰爭最後的進展並不如大家設想的那樣維持下去,而是在達到一定目標就迅速停下來呢?假如蘇阿停戰時,德國仍然沒有解決西線的戰爭,那麼他們將失去一次極好的機會,失去了徹底提前解除東線威脅的機會,這樣的機會是可能稍縱即逝的。這才是希特勒,包括希姆萊,裡賓特洛甫和軍方等所有德國領導人陷入困擾的主要原因。

“說到底,還是因為阿拉斯加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