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孩子他爹也說過類似的話,說天賦這個東西,是每個人從孃胎裡帶來的,有些事情,看似簡單,可惜有人就是無論怎麼做都做不好。相反有些事情看似很難,就是有人能夠輕而易舉的做到。
讀書也好,做生意也罷,靠的不僅是勤奮,其實天賦,也很重要。
李氏對那個素未謀面的先生很是信任,能把三個孩子教的那樣好的人,哪能是凡人!她只知道楚章來頭不小,是個冷清性子,並不知道他的真實身份,但這並影響李氏對楚章的信任。李氏覺得連先生都那麼說,事情肯定是沒有轉圜的餘地了,否則哪個先生不希望自己的弟子出人頭地?
“要真是如此,也罷了!”也許興子聰明的不是地方,真的不適合讀書呢!
林氏不想提這個事,興子不肯再讀書這件事情對她來說,也是一件傷心事。
“娘,你去把嫂子和弟妹叫進來說話吧!光是咱們娘倆在一起說話,冷落她們可不好。”
李氏點頭,“娘知道,說到底,還不是為了你。”
林氏只得應承,“好好好。”
沒一會兒,鄧氏和劉氏帶了孩子們進了次間,一同陪著來的還有周小米。
姥姥跟自己孃親為了說體己話,把大舅母和小舅母都撇給自己招待,幸好林家的孩子們都乖巧,加上有二哥作陪,這才免去了尷尬。
周小米是見慣了大場合的人,即便是跟不相熟的人談生意,也不會怯場。她覺得尷尬的原因,是因為大舅母性子軟且靦腆,進了周家的大門總有些拘謹的感覺,遠非是親戚之間應該有的忐忑。小舅母倒是有幾分見識,可無奈孃家不給力,總是妄想不屬於他們的東西,讓劉氏夾在其中,兩頭受氣。
劉氏的娘是個沒啥心計,卻總想占人點便宜的老太太。以前劉氏嫁到林家的時候,她就一百個不同意,非說林家一窮二白,劉氏嫁過來會受苦。要不是後來劉父毅然決然的同意了這門親事,只怕劉母還要挑三揀四的為劉氏找婆家呢!後來林家日子好過了,劉母又千方百計的想讓劉氏提拔自己的兄弟,往醬菜鋪子裡塞人。
劉氏不喜她孃親這種眼皮子淺的行徑,直接出言拒絕。這些事情雖然沒有說破,但李氏是個精明的人,早就把劉氏的娘看個清清楚楚,哪裡會不知道她那點道道?所以劉氏自覺沒臉,對著李氏的時候越發恭敬,就是到周家來,也帶著幾分不由自主的不自在。
周小米對著這樣的兩個長輩,難免要頭痛。還好有二哥在一旁作陪,緩解了不少壓力。都是實在的親戚,同輩的女眷中只有小妞妞,她才六歲,也沒有什麼要緊。
好在,不一會兒李氏就過來招呼妯娌二人和三個孩子進了次間,周小米實打實的鬆了一口氣。
都是一家子親戚,雖然每個人心裡都有這樣,那樣的不舒服,小疙瘩,但畢竟他們不是那種自私自利,唯利是圖的人。一家子人從微末時便抱成了團的一起努力,沒道理日子越過越好了,反而離了心。況且鄧氏也好,劉氏也罷,對周家,對小姑子,對周小米,那都是非常感激的。所以那些小不自在很快就散去了,氣氛也很快就熱絡了起來。
林氏讓李嫂去吩咐廚房,讓他們準備午飯,李氏等人用過午飯後,就要回家了。作坊那邊不能沒人看著,已經扔下兩三天了,李氏不放下。
等到中午用過了飯,周瑾便派了兩輛馬車,送林家一大家子老少回林樹溝子。臨走時,免不得又給三個孩子準備了一些吃的用的。
鄧氏和劉氏都有些過意不去,畢竟家裡已經不比過去了,總上小姑子(大姑姐)家裡來打秋風,可怎麼好?
林氏倒是覺得,自己拿給孃家的這些東西,跟當年她衣食不保,沒錢給孩子看病時,孃家拿來的那些東西,根本就沒法比。她也是真心感激嫂子和弟妹,真心喜歡孩子們,故而說話行事都透露出讓人不忍拒絕的真誠,倒讓鄧氏和劉氏不好意思說什麼拒絕的話,只能受了她的好意。
等林家眾人離開後,周小米才騰出工夫見了丁簡。
丁簡才十五歲,生得有些瘦,相貌平平,放到人群中一點都不顯眼。可是周小米知道,這個少年是有些本事的人。丁簡年少因為家貧的關係,沒少做一些偷雞摸狗的事情,身上有些功夫,因為做事敢下狠手,對自己亦是毫不留情,為人偏又極重義氣,所以在街頭巷尾還是比較有名氣的。
丁簡為周小米所用,是最近半年的事。半年前他在街上被人追著打,縮在牆角里被人揍得一身傷,可是卻咬著牙一聲不吭,眼裡還裝著大盛的精光,那模樣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