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死後,還要不要繼續設國家主席?
二是在修改憲法時,要不要在前言中寫上“毛澤東同志天才地、創造性地、全面地繼承、捍衛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這句話——這原是《毛主席語錄》林彪所寫《再版前言》中的一段“名言”。
看似平常的兩個問題,潛伏著幕後不平常的爭鬥:
毛澤東堅決反對設國家主席,因為他已看出林彪急於想當國家主席,以求形成“兩個主席”的格局;林彪力主設國家主席,明明是為了自己當國家主席,卻偏要說成要毛澤東當國家主席!
毛澤東否認自己是“天才”,林彪堅持毛澤東是“天才”——世上有無天才,原本是可以平心討論的理論問題,可是在廬山上卻成了一場政治鬥爭的焦點。
尤為微妙的是,毛林之爭在幕後,而公開爆發於會場卻是兩位“秀才”之爭!
毛派“秀才”乃是張春橋,林派“秀才”則是陳伯達。兩位“秀才”圍繞憲法的修改,爆發了空前激烈的論戰。
張春橋依據來自江青的指令,江青根據毛澤東的意見,反對在憲法前言中寫上“天才”之類字眼。
林彪把張春橋定為“陸定一式人物”,要陳伯達以及“五虎大將”——黃、吳、葉、李、邱,集中火力攻擊張春橋,“但在發言中半個字也不能涉及江青,否則就要碰壁”。
於是,在會上,陳伯達這位“理論家”,從“理論”上闡述了恩格斯、列寧以及毛澤東關於天才的論述。吳、葉、李、邱則接著起鬨,攻擊張春橋“想利用毛主席的偉大和謙虛,妄圖貶低毛主席,貶低毛澤東思想”。
一時間,張春橋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