嗎?
到了秦國以後,大使就向秦昭襄王彙報他出使魏國的情況,同時推薦了範睢。這時候昭襄王聽不進去,昭襄王已經即位36年了。這36年他向南,把楚國的國都都給佔了,東邊他打敗了齊國,而且不斷的向韓趙魏三國用兵,軍事上取得了很大的勝利。所以昭襄王這個時候已經不覺得自己還需要人才了。所以這個大使和他說的話他沒有聽進去,但是他也沒有趕走範睢,還是讓他留下來,給了他一個很低的待遇,吃住的條件都很差。範睢這個時候沒有選擇,他是從魏國逃出來的,假如他回到魏國去,那魏齊這一次肯定是要打死他的。所以他沒有退路,只能在秦國呆下來,一待就是一年多。這一年多,範睢的日子很不好過,待遇很差,秦昭襄王也不見他,也不用他。結果等了一年多,等到了一個機會。在這之前,發生了一件事,秦國國相穰侯魏冉提出來一個計劃,要越過韓國和魏國,去攻打齊國。這個意見提出來了,秦昭襄王也同意了,但是魏冉的這個計劃提出來以後,範睢覺得機會來了,他就給秦昭襄王寫了一個奏章,要求見秦昭襄王。秦昭襄王看了奏章,非常高興,立即召見了範睢。這是件很怪的事兒,秦昭襄王都不見他,一封奏章上去,馬上就見他,為什麼呢?因為範睢在這封信裡面提到了幾個問題。第一他提出來識寶困難,像和氏璧這樣的寶物,當時就不被楚王所承認,認識一個寶物還這樣困難,識別一個人才會更困難。第二點,就是不用不留,我來了這麼長時間,你不用我,既然不用,就不要再留我。這兩點可以說是鋪墊,第三點,魏冉提出來的越過韓魏攻打齊國有問題,但問題是什麼他不講。他在第三點中間說了一段非常有意味的話:“己語之至者,臣不敢載之於書,一語無效,請伏斧質”。就是我要說的話,不敢寫在奏章裡,只能當面講給你聽。假如我說的話沒有用,你可以立即殺了我。最後這一點最重要,因為講的若明若暗,神龍見首不見尾。秦昭襄王感覺到範睢一定有什麼重要的話,但是讀了他的奏章,又看不出來,所以就下令用專車把範睢接進宮來,要見範睢。
[畫外音]範睢入秦後,秦昭襄王一直沒有召見範睢。當魏冉提出跨越韓魏攻打齊國時,範睢認為時機已到,立刻向秦昭襄王上書,而在奏章中,範睢欲言又止,同時又坦承自己有治國的良策,這樣使秦昭襄王不得不召見他。可以說,範睢費盡心機,終於得到了秦王召見的機會。那麼,範睢想要表達什麼意思呢?
結果到了召見這一天,範睢就來到了秦國的王宮,悶著頭,裝作不認識路,一個勁兒往裡闖,結果被衛兵攔住了。這時候,秦昭襄王已經出來了,衛兵欄著他說大王來了,你怎麼不迴避。史書記載:“範睢繆為曰,秦安得王,秦獨有太后,穰侯耳”。這話什麼意思,說秦國哪有王啊,我只知道有太后,有穰侯,不知道有王。這話很明顯是說給秦昭襄王聽的,結果秦昭襄王過來,看見範睢被警衛攔著,就上來解了圍。對範睢說,我早就想向你請教,一直沒騰出手來,現在我想見你。然後昭襄王就把範睢領到王宮裡,坐下以後,昭襄王就問,說先生有什麼話要告訴我嗎?範睢就嗯了兩聲,沒說。兩個人坐了一會兒,昭襄王又問,說先生有什麼話要教誨我嗎?範睢又是嗯嗯兩聲,沒吭聲。連問了三次,範睢一個字都不說。昭襄王就急了,也很奇怪,說你想見我,真見到我,問你三次,一句話不說,你肯定有什麼話不敢說。範睢就說了,我是一個異鄉人,我是一個魏國人到秦國來,我和大王沒有交情。而我講的話又是涉及到大王和大王身邊骨肉至親的人,所以這個話我不敢輕易說。這倒不是怕死,我說完了,你把我殺了,第二天你照著我的話去做,我死而無憾。我害怕我說完了,你把我殺了,殺了以後,天下人都知道,我是為秦國盡忠而死的,以後沒人敢到秦國來了,這是我最擔心的。這個話一說,肯定昭襄王不能殺範睢了,昭襄王說你儘管直言,上至太后,下到大臣,你可以知無不言,言者無罪。範睢得到這個保證,說既然如此我就講。他說現在的秦國,非常的富足,兵力非常強大,現在滅六國,就像是一匹強壯的獵狗去追一個瘸腿的兔子,太容易了。但是你做不到,問題就在於你最重要的大臣,相國穰侯謀私利。而且,大王你也有錯誤,秦昭襄王聽了以後,非常的震驚,就問他穰侯有什麼錯,我錯在哪兒。範睢說,你想想,穰侯魏冉的封地在那兒?就在齊國的陶,就是山東的定陶。他現在越過韓魏去打齊國,目的就是想擴大他的封地,所以穰侯是有私心的,這不是你統一天下的正確的方針。不應當打遠的,應當打你的近鄰,這叫遠交近攻。遠方的國家,你要和他保持好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