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部分

你的侍妾就好幾百人,穿的綾羅綢緞,肉菜吃不完扔掉,而老百姓已經到了易子而食的狀況,如果邯鄲被秦軍攻破了,你還能享受這個榮華富貴嗎?如果保住邯鄲,你還擔心你的家園裡沒有女人,沒有財寶嗎?現在最重要的是兩件事,第一,你把你夫人以下的人員全部編進軍隊裡,幫助守城。第二,散家財,招募勇士。平原君聽說以後,很受啟發,就把整個家財全部散了,招募趙國都城的勇士,用重金招買了三千敢死隊。這三千敢死隊在李談的帶領下,殺出邯鄲,衝向秦軍,和秦軍同歸於盡。我們都知道活的不跟死的鬥,一個人要是玩命的話,是很厲害的。所以三千人殺過去,李談是戰死了,但是秦軍也因為這一衝後退三十里。這三十里最重要的是給邯鄲贏得了時間,這樣信陵君的軍隊到了,春申君的軍隊到了,兩方面的軍隊攻打秦軍。而秦軍已經攻城攻了很長時間,疲憊不堪,楚國和魏國的軍隊沒有經過戰鬥,生力軍,內外夾擊,一下子把秦軍打得大敗。秦國有一個將領,叫鄭安平,是範睢最親信的人,是把範睢從魏國用車帶出來的那個人。他是一個對範睢有功勞,有恩德的人。結果,這個鄭安平被範睢派到邯鄲前線,在聯軍夾擊之下,這個鄭安平最後無奈,帶領兩萬秦軍投降,這在秦軍軍事史上很少出現,可見邯鄲之戰,以趙國的全勝而結束了。

那這裡面就有一個問題了,趙國在長平之戰損失45萬人,緊接著邯鄲保衛戰,為什麼能反敗為勝呢?大體上有這麼幾個原因。第一,哀兵必勝,趙國在長平之戰後,主力全部被殲滅了,我們稱之為哀兵,整個邯鄲的軍民是眾志成城,殊死抵抗。這樣的軍隊,你很難把他打敗。第二,秦軍混亂,秦軍本身很亂,先想派白起,白起有病,派王陵,王陵打了敗仗,再派白起,白起不幹,再換將領,換了幾次,秦軍本身指揮就整個混亂了。第三,合縱成功,這一次,邯鄲即將被秦國攻下,趙國,魏國,楚國,三國結成了生死同盟,以三國合縱之軍,對付秦國一國之軍,最後是打敗了秦軍,這是戰國後期,非常有名的一次合縱之戰。所以,長平之戰以後,秦軍並沒有一鼓作氣拿下趙國都城邯鄲,當然這裡面有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秦昭襄王沒有聽白起的意見,白起主張立即攻打邯鄲,他是休整了幾個月再去打,趙國已經緩過氣了,所以沒有拿下來。如果秦昭襄王聽了白起的意見,一鼓作氣,在長平之戰以後去攻邯鄲的話,邯鄲是很難守得住的。所以說,趙國的滅亡,應該是在秦昭襄王這時候就應該滅的,結果緩了這幾個月,時局發生變化,沒有完成,滅趙的任務留給了他的曾孫秦王嬴政。那麼贏政是怎麼樣沒掉趙國的呢?請大家繼續關注趙國的命運,謝謝大家。

20:趙國之亡

[畫外音]秦王贏政在實施滅韓計劃的同時,也把目標對準了趙國。趙國自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以來,一直是軍事上比較強大的國家。秦國曾多次對趙國進行過打擊,其中規模最大的就是長平之戰和邯鄲之戰。長平之戰損失趙國四十萬大軍,邯鄲之戰趙國軍民同仇敵愾,共赴國難,終於使趙國的都城邯鄲得以儲存。兩場大戰使趙國元氣大傷,一蹶不振,秦滅趙國已經是指日可待。可是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秦國還是花了將近六年的時間,才最終拿下趙國。這是因為趙國還有一支精銳之師,它的存在抵擋了秦國進攻的步伐,成為秦滅趙國最大的障礙。那麼,面對這支強大的軍隊,秦軍是強行進攻,還是另有妙計?秦王贏政會採用什麼辦法消滅趙國呢?

邯鄲之戰,由於趙國軍民的殊死抵抗,和聯軍的到來,保住了趙國。但是它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趙國衰落的總趨勢。到了公元前235年,趙國的最後一任國王,趙遷繼位,這一年,是秦王贏政十二年。也就是說,贏政在舉行加冠禮,掌握秦國大權以後,已經是四年了。公元前234年,贏政在處理完呂不韋以後,就派兵攻打趙國,這一仗殺了趙國十萬士兵。這一仗可以說是長平之戰以後,趙國兵力遭受的最嚴重的一次損失。我們知道長平之戰,趙國的青壯年幾乎全死光了,剩下來的是未成年人。而這個時候離長平之戰只有27年,也就是說長平之戰時期的兒童,剛剛成長起來,這一仗又死了十萬。到了公元前233年,就是趙王遷繼位以後,第二年贏政就打他,殺了他十萬。緊接著,第三年再派大軍,從陝西的上黨,反過來攻打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再一次面臨邯鄲保衛戰。而這個時候,趙國的國君趙遷,中用了一個將領,就是李牧。李牧非常有名,統率趙軍大敗秦軍,這一仗打得非常漂亮。秦國攻打邯鄲的,是一個重要將領,叫桓齮。桓齮這個人,大家都不熟悉,其實這個桓齮就是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