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我卻沒有鬆一口氣,而是更加難以釋懷。就這麼小的一件事裡,有物產的許可權問題、有公德問題、有對錢的觀念、還有環保意識問題,我竟沒有意識到其中的複雜,難怪會導致小秒針的理解偏差,而這偏差,對於孩子的人格、氣度、習慣,可能關係重大。
這讓我開始懷疑自己。比如以前帶小秒針去口腔醫院檢查牙齒,鑷子、柄鏡等一整套工具,我是叫他帶回家的,他當時很驚訝,還問過我:這個也能帶回去呀?依稀記得我當時沒在意,只是簡單地解釋說,當然啦,檢查托盤是我們花了錢的,家裡也需要這些工具。這事我們後來再沒有討論過,小秒針從中間學到了什麼?有沒有理解錯誤而導致觀念上的偏斜?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孩子的理解(3)
又比如,自從喝過一小杯果汁後,他對於在超市吃各類免費品嚐的食物興趣高漲,甚至喝了一杯回頭再去要一杯。我當然是只要發現便堅決制止,但他形成這樣的“惡習”,或許正是因為我的某些教育過於疏漏或漫不經心,讓小秒針的理解發生了錯位。而我對此還一無所知。
人的每一表達下面都隱含了某些資訊的背景,人們會想當然地以為,這背後的基礎是不言自明而且共通的,其實未必。千萬別以為你的邏輯就是別人的理解基礎,你這麼說,別人可能那麼理解。問題就出來了。
這件事給我的教訓是,第一,要充分考慮到孩子的理解力,即使是最簡單的一道命令,可能地話,也儘量把道理講清楚、講全面。確保他沒有會錯意。第二,請求小秒針幫助我,免得我誤會他,方法是有話說清楚,說全面。因為我不是他肚子裡的蛔蟲。第三,告訴小秒針,他也不是別的任何人肚子裡的蛔蟲。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