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61章 一萬年前

、常州、紹興、寧波一帶;再往外,還有擴張區,西到安徽、江西,往北一直到江蘇北部,接近山東,曾經良渚人為了佔領這裡,還打了一仗;再往外,還有影響區,一直到山西南部地帶。這裡顯然也是他們的勢力範圍。”

林雙盯著地圖:“正常來說,應該是整片的,沒有說到就是暫時沒發現對吧?”

“對!”

林昭接著講:“良渚人已經開始了稻作,會燒陶器,會製作玉器,也有大量使用竹器,當然,竹器保留下來不多的最大原因是竹子會腐爛。”

“作為錢塘江流域的文明,最要防範的是什麼?”

歪頭看林雙。

“洪水?”

“對,良渚古城外圍的北面和西面,存在著一個共計11條壩體共同構成的古代水利系統。由秋塢、石塢、蜜蜂弄等10條堤壩以及長約5k的塘山長堤構成,佔地很廣,控制範圍達100多公里,兼具防洪、防潮、航運、灌溉和灘塗圍墾等綜合功能。”

“所以?”

“天目山系作為浙江省的暴雨中心之一,雨水充沛,夏季極易形成山洪,對地處下游平原的良渚形成直接威脅。古人透過設計施工高低兩級水壩,將大量的來水蓄留在山谷和低地內,用以防洪。

此外,當時輪式交通及配套道路系統尚未形成,水運是最便捷合理的運輸方式。高壩所在的山谷陡峻,降水季節性明顯,夏季山洪暴發,冬季則可能枯水斷流,不具備行船條件,而透過築壩蓄水形成的庫容,則可以形成連線多個山谷的水上交通運輸網,方便運輸。”

林昭這邊解釋,林雙那邊點頭,彷彿能看到五千年前這片大地上,先民勞作的模樣。

“他們在流域的上中下游興建不同型別的水利設施,有效利用附近一帶斷斷續續的山包和山崗,節省了極大的工程量,這些都充分表明他們已經具備全流域的水資源規劃和改造能力。”

林昭看向林雙:“竹山正是一個上游地,他們不會忽視。”

“所以您推斷,在竹山肯定他們也實施了大量的工程。”

“是的,不但是有工程,肯定有遺址,只是幾千年過去,這裡都被竹子蓋住了。”

“難道真的會在洞裡?如果當年他們利用這些洞,這早就會被水泡沒了吧?”

“所以不太可能是這些洞,當然,還得讓人進洞去好好地看一下,也許你沒看清楚。”林昭看眼林雙,“你這個圖不能給出去。”

林雙點點頭:“我那個竹樓的建議呢?”

“那看他們要不要做,我是覺得無所謂。但從縣裡來說,他們肯定是希望用這個工程來帶動產業發展,畢竟這也是個生意。”

生意啊林雙點點頭,看看林昭。

林昭這通分析給他開啟了一個很大的思路,從文明發展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有話就說吧。”

“我想到了一個東西。”

林雙看看窗外,“對人來說,鹽是很重要的吧?我不知道古人什麼時候知道鹽是很重要的”

“那應該是非常早了,動物都知道鹽重要,人怎麼會不知道,只不過,他們早期應該是從岩土裡頭,或是從動物體內得到補充。”

林昭露出微笑。

“你說得沒錯啊,鹽是很重要,中國古代人們食用的鹽種有海鹽、池鹽、井鹽、石鹽。這些鹽種分別產自不同的地方,自然條件各不相同。這也就是為什麼良渚是在近海口發展,因為那裡靠海,不缺食物也不缺鹽。”

“那這裡呢?如果這裡有大型的聚居點,這裡一定需要鹽的吧?”

“只是靠運鹽進來嗎?畢竟這裡是上游,還是不太方便吧?”

林雙摸著下巴,“別的東西都可以在這裡生產,鹽呢?難道不是作為戰略武器來用?總不會是江浙滬包郵吧?”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筆趣閣手機版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