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太監說是奉徐王妃之命,給世子他們送衣服去。怕人家不信,他拍了拍馱在馬鞍子上的兩隻箱子。�
李謙冷笑著說:“這誰不知道。沒有別人讓你捎封信什麼的嗎?”�
小太監嘴硬地一口咬定沒有!�
張玉不耐煩了,說:“給我搜!”�
小太監被拖到路旁一塊穀子地裡,李謙帶頭,剝衣服、脫鞋,連帽子裡也翻。最後李謙用刀撬開他的鞋底子,從他鞋底子的夾層中搜到了一封信。馬上交給張玉:“哥,翻著了。”�
張玉看了看,問小太監:“這信誰讓你帶的?帶給誰?”�
小太監嚇得直篩糠,他怎敢隨便供出長史葛誠啊,就謊稱是一個不認識的人,叫他捎給南京他一個親戚。�
李謙擰著他的耳朵說:“早盯著你呢。你不是收了人家五兩銀子嗎?你不說,就把你活埋在這兒。”他指了指路旁的一個土坑。�
張玉不讓李謙嚇唬他,連哄帶勸地讓小太監說實話,答應給他翻番的銀子,十兩。他若不說,就別想活了。�
小太監酥骨了,撲通一聲跪下,交代是長史葛老爺讓他送的,讓交給後宮掌印太監寧公公。別的他一概不知。�
張玉把那封信揣了起來,把另一封事先準備好的信塞到小太監鞋底子夾層裡,讓他穿上鞋,照樣進京去,該幹啥幹啥,不準說出真相,回來就對葛長史說信送到了,宮裡寧總管若有回信,先拿來給張玉看,又問他記住了沒有?�
小太監戰戰兢兢地說,記住了。�
張玉果然給了他兩錠銀子,然後個人陪著他進京去,省得一個人路上沒伴兒。�
小太監被逼無奈,有苦說不出。�
三
皇上寢宮殿外,宮中教坊樂師們演奏著祥和的宮中大樂,宮裝舞女列隊款款起舞。方行子作為宮中佩劍侍衛站在階下。�
朱棣由寧福引導著繞過翩然而舞的宮女上殿時,無意中瞥了一眼方行子,有似曾相識之感,但因此時朱允炆已從殿裡出來降階相迎,他便沒來得及多想。�
朱允炆向朱棣一揖,說:“叔叔快請。”�
朱棣故意說:“這臣怎麼敢當。”他執意要跪拜。�
朱允炆說:“這是在家裡,朕理應行叔侄之禮。”朱棣便不再爭,二人攜手入席。�
宴席就擺在階前,只有朱允炆和朱棣叔侄二人在宴飲,並無別人在座。朱允炆說他今天有意不找別人,叔侄二人好能清靜地敘點家常。�
朱棣也說這太難得了。他說在皇家,天倫之樂尤其珍貴。這話多少有點旁敲側擊的味道。�
朱允炆聽出來了,故意裝聽不懂,不搭言。他不住地給朱棣拿宮中小吃和水果,顯得很熱情。�
他們邊喝酒邊看歌舞。�
朱棣的目光又落到了站在殿外的方行子身上。他已猜到是方行子的弟弟了,卻對朱允炆說:“聖上的佩劍侍衛,我很眼熟,好像在哪裡見過。”�
朱允炆卻說,這好像不太可能吧?他是剛進宮不久的。�
朱棣眼前終於幻化出方行子和其父在臨淮關攔阻朱棣南下的場面,他耳畔響著方行子那犀利的言辭:“盡人子之孝固然重要,皇命為上,這道理還用說嗎?”“最大的孝是尊君命,忠孝不能兩全時,當以忠為先……”繼而,前幾天在方家的場面又在他眼前重現,於是方行子忽而男裝、忽而女裝地在他眼前交替……這使朱棣困惑。�
。 最好的txt下載網
《永樂大帝》第十八章(3)
朱允炆並不知他為何愣神,就問,這歌舞比他燕王府如何呀?�
燕王朱棣忙說,燕王府不過是年節湊個趣而已,怎敢與宮中教坊相提並論。好久不躬逢這樣歌舞昇平的場面了。最後一次在宮中看歌舞,還是太祖七十壽誕時,在坤寧宮。�
朱允炆也記得那場面,那天太祖皇帝特別高興,還即席吟了一首詩呢。這一切恍如在昨天。�
朱棣替朱允炆倒滿酒,舉杯說,他這次回京,一路上看到的都是太平盛世的情景,他為皇上高興,也為太祖開創的基業如此興旺而高興,他以臣子身份特別敬皇上一杯。�
朱允炆與他輕輕一碰杯說,這都是託太祖之洪福啊,也有賴各位皇叔辛苦戍邊啊。兩個人的話都說得言不由衷,又都顯得很真誠。�
朱允炆只抿了一小口酒。�
朱棣說他常常感到有如芒刺在背,很不舒服,所以常常處在惶恐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