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點校。依據當時物價部門核定標準,這批學校每學期至少收費5000元,多的能到8000元,乃至10000元。
目前初中入學中“擇校”之風愈演愈烈,一些小學校長透露,本市部分城區的小升初擇校比例已高達50%,其中不少屬於生源跨區擇校。擇校應當是初中入學的最大成本,擇校費透過“自願捐資入學”、“共建”的名目交給學校。業內人士透露,在交費途徑暢通的前提下,初中擇校費最少要3萬元,區重點約為4萬,市重點中學一般要5萬或以上,上不封頂。
總而言之,在北京上個好初中,僅看學習方面的開銷,不花上七八萬很可能拿不下來。
6。上高中加擇校費得花15萬左右
據調查人員統計,重點中學每學期學費約為800元,一般高中為400元上下。書費200至300元,校服費200元左右,每學期學生購書200元左右。另外,高中學生投入到社會輔導班和校內補習班的費用也是不菲,一般會報一兩個輔導班或補習班,一個班每學期500至600元。
近年來北京市高中實行高中擇校“三限”原則,即“限分數、限錢數和限人數”,其中人數不得超過普高招生總數的20%,錢數不得超過3萬元。
其實,高三一年的開銷是高中階段的一個大頭,單算補習班,高三一學期,少則500多元,多則一兩千元。高三請家教的比例相當之高,一週至少要請兩個小時,一個月要花一兩千元。高三的資料費用也非常多,不僅每週都有各式各樣的測驗,而且一到模擬考試,每科都要買不同區縣版本的試卷,一學期下來估計要用三四百元。
據此估算,高中三年學習上的費用將在二三萬,加上擇校費,費用將漲到六萬左右。
如果從小學一年級算到高三畢業,按一般標準計算,一名學生如不交擇校費,教育成本約為9萬,如要擇校,費用將達到在12萬至15萬之間。這裡還沒有計算孩子上大學以後的教育成本,如果算上的話,那麼家庭教育投資的成本將會更大。
二、家庭教育投資的收益
較高的教育投資可以形成較高的勞動能力,從而可以為社會或者廠商創造更高的價值和利潤,其收益一般要高於教育投資較少的人。但僅看到這一點還不夠,必須進一步探討教育投資與收益的關係。
以人才或職業市場為例:近兩年在國內勞動市場上,按照學歷的高低,可以把勞動力價格大體劃分為如下等級:①無教育投資者:其教育投資為零,一般只能適應苦力活,因而其月勞動力價格為200元以下。②小學畢業生:投資了6年的教育成本,畢業後往往無人問津,經常處於失業狀態,和無教育投資者相似,一般只能從事勞動密集型的工作,就業和失業綜合考慮其月勞動力價格在500元以下。③中學畢業生:投資了12年的教育成本,找工作很困難,往往掙很低的工資,失業率較高,兩者綜合考慮其月勞動力價格低於800元。④大學生:投資了18年的教育成本,一般能夠找一份像樣的工作,面臨一定失業壓力,兩者綜合考慮月勞動力價格為1500元左右。⑤碩士研究生:投資了18年的教育成本,有一定的失業之慮,擇業選擇性較強,綜合考慮其月勞動力價格為2000元左右。⑥博士畢業生:總投資了22年的教育成本,一般為用人單位爭取的物件,在工薪、住房等方面有較好的待遇,綜合考慮其月勞動力價格約為3000元。
這裡需要說明的是,上面談的是一般情況,不一定與現實完全相符,在某些區域性地區,教育投入不同所帶來的收益差距可能要更大。這些數字只是為了更好地說明問題。
從上面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知道,一個人所受教育的程度越高,則收益愈高。不僅如此,一個人學習投資的增加不是帶來等比例的收益,而是帶來加倍的收益。換言之,收益增加的速度可能要比投資增加的要快,越是往後學習付出的相對成本越少,獲得的收益越多。不僅如此,成本投資的減少,帶來的不是收益的等比下降,而是收益的加速度下降。
由於教育投資影響著孩子的成長和發展,一個人最初與別人只是差一點,到後來差距越來越大;昨天可以較低的成本取得的收益,可能今天必須付出更高的成本才能得到。一個人起初擁有一點優勢,這一優勢就成為以後擁有更多優勢的條件;抓住了一個機遇,也為抓住更多的機遇創造了條件;一個人擁有了今天,也就有了得到明天的條件。所以,如果家庭忽視教育投資,則未來的成本更高,收益更少,人生的路越走越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