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看著銀行的錢貶值,不如拿出來炒股票、買房子來升值或者保值。再加上漫長的熊市後,市場出現了賺錢效應,房價的不斷上漲刺激了銀行資金的瘋狂出籠,給人造成流動性過剩的假象。
之所以不能稱之為流動性過剩,我認為,股市雖然有著充足甚至過剩的資金。但是,一旦“大小非”減持之後,這些資金就迅速地被撈走。樓市呢。雖然樓市一度出現一天一個價,投機逐步盛行的現象,但總體來說,還是在可控的範圍之內,要不然在2007年12月份實行從緊政策之後,樓市成交量就開始立即反應,馬上就開始了低迷狀態,“拐點論”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
一、 2007年瘋狂的6124點(6)
從理論上說,所謂“流動性過剩”,通常指經濟層面資金充裕,銀行信貸投放衝動較強。現在所謂流動性過剩就是指有過多的貨幣投放量,這些多餘的資金需要尋找投資出路,於是就有了投資、經濟過熱現象,以及通貨膨脹危險。至於造成2007年流動性過剩的根源則來自於中國不斷推升的貿易順差,出口企業不斷把收回的美元兌換給國家,國家就得不斷向經濟體系投放人民幣,這就造成了流動性過剩的現象。
一般來說,根治流動性過剩不能單靠央行透過貨幣政策來解決,存款準備金率、利率、央行票據等各種貨幣政策手段雖然對流動性過剩起到一定的收縮作用,但在準備金率和利率屢次上調之後,貨幣政策的操作空間逐步縮小,這就需要財政政策及時跟上並對貨幣政策加以配合。
在股票市場,提到流動性就是指參與交易的資金相對於股票供給的多少,這裡的資金包括場內資金,即己購買了股票的資金,以及場外資金,就是還在股票賬戶裡準備隨時入場的資金。如果在股票供給不變的情況下,或交易資金增長速度快於股票供給增長速度的話,即便公司盈利不變,也會導致股價上漲,反之亦然,這是很簡單的需求供給關係。但這種股價上漲是有限度的,受過多或叫過剩的資金追捧導致股價過度上漲而沒有業績支撐,終難持久,這種資金就是我們常說的“熱錢”。
2007年的流動性還是正常的,雖然不得不承認有泡沫,但總體上泡沫不是十分嚴重。大家不要認為,後期的股市大跌65%,就說明2007年股市存在著嚴重的泡沫。這純粹是一種誤解。真正導致股指大跌的原因,恰恰是後期流動性不足造成的。也就是說,“大小非”減持出局,造成了股市的流動性嚴重不足,場外資金不敢入場,而場內資金不斷地蒸發。還有,大家不要誤解的是,這裡並非說某一隻股票一定沒有泡沫,而是說,從整體來看,股市的流動性過剩是一個值得懷疑的命題。後期證明,當時的“流動性過剩”不過是全民儲蓄大搬家制造的暫時性的泡沫。事實上,等到美國次貸危機真相畢露後,全球才意識到流動性枯竭更為可怕,機構性通縮可以把經濟拖入衰退的泥潭。直到2008年9月,人們開始轉變所謂流動性過剩的思維,轉而擔心流動性枯竭。關注流動性緊縮要比關注流動性過剩更為重要。這是基於當時的中國經濟的微觀主體有很多資金鍊斷裂的危險。因此,呼籲國家要認清物價上漲的幻象,從緊政策要適度鬆動。
總之,我們可能對2007年存在的流動性過剩存在誤解。這一誤解,或許讓我們的市場從根子上跌了下來。這不是否認2007年有流動性過剩的存在,只是覺得還沒有主流媒體想象那麼嚴重。其實,當時很多國家都誤判了通脹,採取收縮的政策防通脹,結果導致了後來嚴重地流動性枯竭的結果。即使在2008年9月,在面對突如其來的華爾街金融地震,很多國家還沒有轉變思維。
二、 股災是怎樣釀成的(1)
從2007年10月的6124點,到2008年9月的2284點,上證指數跌了63%左右。幾乎所有的機構投資者和散戶,都被套牢在股市裡面。人們不禁要問,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A股市場為什麼跌得這麼慘?
在這裡主要提到三個主要的因素:第一個因素是“大小非”的減持嚇得股指一口氣跌了65%;第二個因素是中石油的上市左右了大盤;第三個因素是從緊的貨幣政策遏制了資金的流入。另外,我國的經濟基本面也在2008年出現一些變化,比如經濟增長速度放緩,CPI、PPI升高、公司業績下滑、雪災、地震、水災等等因素,造成了股指的破位下跌。從國際因素來看,美國次貸危機的風暴持續性之長、打擊範圍之廣、程度之烈,都超出了預期的判斷;國際炒家惡意炒作誘致的油價飆升、糧食危機、全球性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