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部分

半年後,央行提出將在下一階段保持貨幣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但未提出“繼續從緊的貨幣政策”。“目前我國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是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控制物價過快上漲。”央行的表示,意味著我國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由之前的“雙防”(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微調為“一保一控”(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控制物價過快上漲)。

面對通脹我們不能只抓一頭,而放棄了經濟增值這個關鍵點。更不能採取過度行政干預,使經濟大幅減速的方式來應對通脹,到頭來通脹也壓不下去,實體經濟也喪失了活力。

電子書 分享網站

二、 工資是關係到民生的根本利益(1)

如今油價漲了、米價漲了、肉價漲了,什麼都漲了,工資是不是該漲了?這是困擾著千千萬萬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大事。特別是低薪收入的人群,日常生活資料樣樣都在漲,這工資要不漲,這日子可怎麼過呢?

1. 物價漲工資也該漲

由於物價的不斷上漲,人們對工資收入分配的問題尤為關注,人們希望自己的勞動與努力能真正“勞有所得”,實際上這也是大家對提高生活質量的一種渴望。

我國的工資增長,長期以來是低水平基層上的增長,也就是說在絕對工資額很低的基礎上的增加。十多年來,城市職工工資大多數都有所增加,但還是有一部分職工的工資水平很低。同時城鄉差別、公務員與普通職工差別、企業管理人員與員工之間的工資差別很大,甚至有的相差十幾倍。

國家要建立適當工資增長機制,逐步縮小收入差距。在通脹年代起到物價上漲,工資也就應該相應增長。自2007年開始,我國糧油價格都出現恢復性上漲。物價的普遍上漲,對於富豪階層沒有太多的感受,然而對於低收入群來說,生活壓力就顯得尤為突出,同時也影響到了中等收入家庭的生活質量。

有一點值得欣慰的是,國家在落實最低工資制度和小時最低工資標準上,執行的力度還是令人滿意的,最低工資制度保障了低收入人群的勞動權益,各地城市每年也不同程度的提高了最低工資的幅度。儘管這樣,但並不能根本上解決物價上漲帶來的矛盾和壓力。

在通脹的年代,物價升了,工資也必須上漲,這樣居民才有消費能力,才能擴大內需。問題是,如何上漲?何時上漲?

2008年7月,廣東省提出從2008年起實施“工資倍增計劃”等三大計劃,建立健全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從2008年開始,全省職工工資每年遞增14%以上,到2012年比2000年工資水平翻兩番,讓職工享受到經濟發展的成果。

透過這則報道不由使我想起,日本的“國民收入倍增計劃”,1960年池田內閣宣佈啟動為期10年的國民收入倍增計劃,其宗旨是採取最低工資制、社會保障計劃、增加農業者收入、推動中小企業發展、削減個人收入調節稅和企業稅等一系列措施。

“國民收入倍增計劃”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時,政府為了擴大內需,所採取的積極的財政政策,這項計劃啟動後,日本經濟在1967年提前完成翻一番的目標,國民收入增加了一倍,實際國民生產年增長率為。1968年國民生產總值為西方世界第2位,到1973年,國民收入甚至增加了2倍。日本的“國民收入倍增計劃”,在日本經濟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廣東“工資倍增計劃”有點像中國版的“國民收入倍增計劃”,中國的經濟對外依存度非常高,而日本所採用的是拉動內需,從外向型經濟向內向型經濟過渡。當今中國在提高工資上,應該有個系統的國民收入倍增計劃,工資增速要趕得上GDP增幅、財政收入增幅,工資增幅要超過物價增幅。經濟增長的最終目的是不斷增進國民的生活質量,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

我們希望廣東“工資倍增計劃”等三大計劃,使職工能切實分享經濟發展成果。並透過完善最低工資制度、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工資指導線和勞動力市場指導價位等制度,激勵和推動企業合理提高職工的工資水平。

2。 工資為何漲不過柴米油鹽

中國國家統計局釋出的資料顯示,2007年上半年,全國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為12964元,比2006年同期增長。統計局的這個數字一發布,立即遭遇民眾詰問。顯然,在物價上漲、生活成本上揚的背景下,工資是否該漲、漲得是否到位已經成了社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