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院,是非常有效率的。所以,我們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和研究目標是匹配的,所以,我們這個“有中國特色”的研究院獲得了成功。
後來,我開創谷歌中國公司時,雖然那也是科研的環境,但是我嘗試了另外一種真正的放權,讓天才工程師自己去選擇有興趣的專案去做,成熟的工程師們自己選擇產品去研發,大家尤其對於自己感興趣的專案,都願意花很多業餘時間去投入。這個嘗試也成功了,可以看出,中國的人才已經越來越成熟。
研究院的另一個特色是產品轉移。中國研究院在總部的產品部門還是頗有美譽的,他們知道我們立志做“有用”的創新,也願意與他們合作,達到技術轉移的目標。
其實,研究院和產品部門合作是很有挑戰的,因為在公司內部需要技術轉移的時候,產品部門和研發部門往往目標不一致,而且往往產品部門會希望自己掌握核心技術,所以只願意接受研究院影響力相對較小的技術。在中國研究院,我們立項的時候就考慮到使用者需求,然後我們也願意儘量地配合產品部門的目標。經過努力,終於把幾個創新推入了微軟產品中。不過,就算如此,總體來說,轉入產品的還是少數,但已經是微軟六個研究院中的佼佼者了。
2000 年5 月,我正率領研究院制定2000 年下半年的課題計劃的時候,我並不知道,微軟總部一年一度的“People Review(人才評價)”,已經在討論我的“升遷”事宜了。兩個月後,我接到來自總部的電話。“開復,你已經被任命為微軟公司的副總裁,是斯蒂夫·鮑爾默鼎力推薦了你,比爾已經決定了。”我的新老闆、集團副總裁鮑伯·馬格利略顯激動地說,“你將成為.NET 主管之一!這是公司根據‘新一代網路平臺’戰略組建的新部門,你將主管使用者介面的所有部分!”在接到訊息的這一刻,我知道,我將領導一個更龐大的團隊,我也知道,這是一個未知而充滿挑戰的旅程。我接受了這個任命。但是,我的內心若有所失,又若有所得。在研究院裡,研究員習慣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叫做“孩子”。有時候,他們會指著自己剛出爐的成果興奮地說,“That’s my baby!(那是我孩子!)”而我們一手建立的研究院,也像是我自己的baby。所有的艱辛與快樂都在這裡。
我決心把接力棒傳給不二人選張亞勤。他當時正在新澤西州探親(當時,他家人還沒回中國),一家人沉浸在天倫之樂當中。當我告訴亞勤我將回到總部以後,他馬上飛了回來,開始與我一同辦理工作交接手續。我們在一起確定了副院長的人選,並像朋友那樣討論研究院的過去與未來。
在宣佈我離開研究院的那天早上,全體員工被召集起來開員工大會。在視訊會議的大螢幕上,資深副總裁雷斯特宣佈我被調回總部的訊息,影片停下後,我像往常一樣,走到話筒前,開始發表離別感言。我們都知道,這將是最後一次,我作為微軟中國研究院院長的講話。《其實不想走》——這是我的團隊在歡送晚餐上要我唱歌時,我想到的第一首歌。我不想走,因為聰明、能幹、上進、勤奮的人圍繞著我。我不想走,因為我熱愛我的工作,但是我更熱愛我周圍的人。我不想走,因為這裡像是我的家,你們像是我的家人。我不想走,因為我們一起努力,建立了中國獨一無二的;智慧島'。
但是,公司需要我的時候,我必須對公司負責任。其實,不只對公司負責,也是對自己負責。兩年前,我加入微軟時,我曾對記者說,我有一個夢,夢想有一天,我能在一個開放的環境,和一些最聰明的人共事,創造一些最尖端的技術,讓世上每一個人使用。
今天,在微軟中國研究院,因為我們出色的工作,前三句都已成真,而最後一句,在三五年後也將成真。但是我的新工作,將給我一個圓夢的機會,能夠更快、更徹底地將新技術推廣到全世界。我相信我的圓夢,也會幫助微軟研究院,因為身在產品部門,我將成為他們最好的合作伙伴和顧客。
我接受新工作時,百感交集,除了傷心、開心,更有一份放心,因為有張亞勤接替我的工作。亞勤最出名的,是他在研究領域的成就,他的導師稱他為“世界的財富”,他的同事稱他為“全世界中國工程師之最”。但是,我之所以放心,是因為除了他的研究才華之外,亞勤還是一個最好的領導者、最好的老闆、最好的老師、最好的同僚、最好的人。讓我感謝我的老闆,因為他的信任,給了我這千載難逢的機會。讓我感謝你們,因為你們的成就,給了我自信與自豪。讓我感謝中國的年輕人,因為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