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憾。”從小,爸爸教她的第一首詩是“清明時節雨紛紛”。小時候過年的對聯,爸爸就寫“時時勤秣馬,年年望還鄉”。
姐姐還說,父親一生心繫家國,晚年聽音樂會,每每聽到大陸的老歌,總是抽搐不已,難以抑制心中的悲情。“大陸尋奇”是他唯一感興趣的電視節目。他一直對我們說,他的母親死在四川,而他當時並沒有守在自己母親的身邊。81 歲那年,父親回到了四川老家,這對他是很震撼的一次旅程,回來後父親的情緒久久不能平復。回到臺灣的當天晚上,他取出一枚印章,說是四川金石名家所刻,他說到這枚印上刻的是“少小離家老大回”時,再度失聲痛哭。
父親的學生也寫了一篇回憶父親的文章,“我們最欽佩老師的是他的為學與做人。老師雖已八十多高齡,但是仍然好學不倦,用功甚勤。老師的用功著實令我們後輩望塵莫及。據我們所知,老師每年
均要利用暑假到美國哈佛、普林斯頓等大學圖書館去搜集資料。平時,老師則利用在東亞所上課的機會,順便到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的圖書館去看資料,平均每星期至少都要去一次。這一兩年兩岸往來很方便,研究生去大陸蒐集資料也漸漸蔚為風氣。如果知道有同學要到大陸去,老師總是很客氣地委託同學幫他買書回來。”
對於父親年過知天命還去美國遊學,我們最佩服的是他對英文的學習。在50 歲之前,父親連26個字母都認不全,但是到了美國之後,就全力以赴
地利用各種機會學習。不但把不認識的詞一個個地查詞典,每天還利用各種零星時間看英文原版電影,找美國人練習會話。兩年下來,父親不僅能看懂英文專業論文,還可以看懂電影,會話也是相當可以。不過,就是父親的英文總是帶著濃濃的四Jll 味道,曾經被我們兄妹們嬉笑過。但是,僅此一點,可以看出父親對任何一件事情都十分的自信和堅韌。
父親的中國情結像一條無聲的溪流,注入了我的價值觀。不知不覺巾,當我的人生需要做一些選擇時,這些理念影響了我。而這些都是我成年以後逐漸理解的。在父親的書房裡,父親一直珍藏著錢穆先生贈送給他的書法,上面的字蒼勁而從容:有容德乃大,無求品自高。
我知道,這是父親一生的寫照。
第二章 飛往美國
■美國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都是在這些稀奇古怪的題目中每天得到鍛鍊的。這樣的教育的差別就是:(1)從不同的觀點看問題,沒有正確答案;
(2)經過參與和實踐真正理解;(3)團隊合作,避免零和思維。
■成年以後,我才發現這種教育的真諦。美國的教育和學習方法所注重的準則是:自由、獨立、
自主學習、重視理解、重視實用。老師重視學生髮表的意見,甚至鼓勵學生反駁老師。
■我每次回到家都嚴格按照老師說的做,題目裡不認識的單詞就去查詞典,但是從來沒有去翻書找過答案。因為,我覺得這是老師給我最大的信任,我不能辜負這份信任。
■我終於理解了,對於一種語言文化的掌握,遠遠不只是會說當地的語言,瞭解當地的風俗,更要對這種文化的歷史和這個國家的制度有深刻的瞭解。
■如同初到美國之後,我大聲念出1/7 等於多少的時候一樣,別人認為我是數學天才,而我在這種鼓勵中得到了心理暗示。這種心理暗示時刻影響著今後的選擇、生活、行為方式。
■勇於選擇,有一顆勇敢的心,這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轉折
20 世紀60 年代,臺灣剛剛興起一股留學美國熱。
我的大哥李開寧憑藉自己的努力,考上了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的杜蘭大學,並得到了獎學金。不過,我們家當時無力支付昂貴的路費,大哥只好坐免費
的貨船周折了幾個月,才到了大洋彼岸,下船時,兜裡只剩十塊美金。正是因為錢的問題,所有假期,大哥都在外打工,每年只寄一些照片回來,讓家人瞭解他的近況。大哥拿到博士學位後,進入橡樹嶺國家實驗室(Oak Ridge National Labs)工作,成為了一名科研人員。
1971 年11 月,離家9 年後,大哥第一次帶著嫂嫂回到臺灣。
大哥這次學成歸來,家裡人分外歡喜。所有人都圍在他身邊,向他講述這幾年的變化。在這9 年裡,二姐結婚,二姐夫剛畢業沒有錢,爸媽又闢出一間房,讓他們住了進來,三姐讀完護專後,也到美國留學去了。聽到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