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應是供奉墓主人的所謂享殿,雖雕樑畫棟蠻精緻,但其間空空蕩蕩。袁林自建成後,歷北伐戰爭、抗日戰爭、國共內戰,特別是經歷過“文革”洪濤的沖決,豈能不空蕩?
出一旁的圓門,繞過殿堂,剛拐過來,便被那座與中國帝陵截然不同的墓臺震了一下——
高大而寬綽的石臺上,赫然入目的先是兩扇鐵欄門,門雖殘敗且已鏽得不可袁林裡的翁仲,穿著、身材一如其墓主。開關,但鐵骨猶堅,其造型也精美,實為中華大地所罕見;而繞墓臺一圈兒的護欄,大都只剩一垛垛矮柱分散孤立,不過從僅餘的粗鐵鏈來看,那時的冶煉、翻砂技術還是十分高明的。寶頂(墳丘)很大,據書上稱有一丈二尺高,五丈二尺圓。大則大矣,但比之小山一樣的帝陵卻又小得多。墓室周遭都是鋼筋混凝土砌成的匝牆,若是特意來破壞,也夠費勁的。
果然,安陽市博物館的朱愛芹館長告訴我說:“文革”時,當地的“紅衛兵”當然來掘過袁墓,但因沒有炸藥,全憑鎬刨錘砸,所以,“造反”很不徹底,忙了一陣子只好撤走了。
嗚呼!幸虧安陽是遠離大城市的地方,“紅小將”們“革命意志”又不甚堅決,所以,中國近代頭號大壞蛋居然極為僥倖地保留了全屍,“陰魂”未散!
txt小說上傳分享
漳洹猶覺淺(4)
墓壙上方是一週探出頭來的青石塊,正面一方石塊上鐫著這樣幾個字:中華民國五年八月興修
超二年六月望告成也就是說,袁林是袁世凱死後的兩個月裡開始施工的,耗時兩年才完工。
查史料,袁林的設計師為死者本人生前聘請的一位德國人。能請洋人為自己的陵寢繪製藍圖,這起碼錶明瞭八十多年前的那個矮胖的河南老頭兒思想並不如後人想象得那麼保守。這可是中華大地上第一座由外國人設計的君主陵園。
按中國人“入土為安”的規矩,袁世凱的兒子們並沒等墓地全部完工後才將亡父下葬(那樣的話,老袁豈不要遺臭兩年?),而是早在當年的八月二十四日就先將那個陰沉木的大棺材送進了墓室中。
到底是老外設計的建築,墓丘正面上竟探出了一尊十分逼真的石獅頭像——這難免讓人想起歐洲那些老房子門口上方的裝飾性動物雕塑。設計師真的把這裡當成了死者的家。
不過,說來也真是和獅子有點緣——袁世凱呆過的地方,門口無不有石獅庇
佑。至少我見過的就有這幾處:天安門城下有兩尊石獅,民國二年(1913年)10月10日,他宣佈就任中華民國首任大總統的儀式就是在天安門身後的太和殿前舉行的,然後,他登上了天安門檢閱了他的北洋大軍;鐵獅子衚衕的前清海軍部門前也有一對石獅子,他從天安門下來後就去了那裡辦公——最早的總統府就設在那個大院裡;天安門西側的西苑(即中南海)門前也有兩尊石獅,遜清王室把那裡讓給民國政府後,老袁就把總統府從鐵獅子衚衕搬了過去,並把南海南岸的寶月樓破牆改為“新華門”,把該門西側的那條街改叫“府右街”(意為總統府右邊的大街),使這些“袁氏之名”一直叫到了現在。然而,張牙舞爪的東方神話裡的獅子卻沒能保佑他,所以,靈魂出竅的他被用專列運抵安陽,又被八十人的“皇槓”抬到這裡後,便又有了這尊“真”的獅子相伴。
石獅上方,墓草萋萋。
對了,袁林還真是一片蔚然的林子。陵園裡外,到處都是松、柏、槐等半粗的樹。最初的袁林,因經費緊張,樹稀難成林,是袁家自費移種來很多樹,才使這黃土地上有了一方綠洲。這是袁靜雪告訴我們的。老袁有十個妻妾,三十二個子女,四十九個孫子孫女,若一個兒孫種上十棵樹,那就是八百多棵樹啊!單從綠化工程上來講,還真是多子多蔭。
但袁墓稱“林”,不是因為樹多,而是另有故事。這是我在袁林裡的小攤兒上買到的一本小冊子上讀到的。
此書說,“袁林”是後來也當過民國大總統的徐世昌命名的。老袁入土後,袁的長子袁克定理所當然地請“世伯”徐世昌題寫“袁陵”二字。
徐世昌乃出生於附近的衛輝縣書香世家的布衣寒士,早年在豫北、豫東各縣以當私塾老師和縣政府文書為業,偶然遊歷袁家花園時,與慕名已久的袁世凱相識,兩人“縱談古今成敗、中西奇異”後,遂結金蘭之好(徐大袁四歲)。徐當時就認定:“他日治天下者,必斯人!”後來,正是仗義疏財的袁世凱出資供他去北京趕考,他才一步登天,成為帝都裡的翰林,在袁世凱發跡後又一直與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