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出指示電。指示電說:為選擇優良條件,爭取更大發展前途計,決定我野戰軍轉入川西,擬從瀘州上游渡江。若無障礙,約二月中旬即可渡江北上,預計沿途將有許多激烈的戰鬥。這一戰略方針的實現,與你們的行動有密切關係。為使四方面軍與野戰軍乘蔣敵尚未完全入川實施“圍剿”以前,密切協同作戰,先擊破川敵起見,我們建議,你們應以群眾武裝與獨立師、團向東線積極活動,鉗制劉敵,而集中紅軍全力向西線進攻。因我軍入川,劉湘已無對你們進攻可能,你們若進攻劉敵,亦少勝利把握,與我軍配合作戰距離較遠,蘇區發展方向亦較不利;西線則田部內訌,鄧部將南調,楊、李、羅兵單力弱,勝利把握較多,與我軍配合較近。蘇區發展亦是有利的。故你們宜迅速給部隊完成進攻準備,於最近時期,實行向嘉陵江以西進攻。至兵力部署及攻擊目標,宜以一部向營山之線為輔助方向;而以蒼溪、閬中、南部之線為主要方向。在主要方向宜集中主力,從敵之堡壘間隙部及薄弱部突入敵後,在廣大無堡壘地帶尋求敵人,於運動中包困消滅之。若你們依戰況發展,能進入西充、南充、蓬溪地帶,則與我軍之配合最為有利。
接到中央來電,王樹聲有喜有憂。喜是因為有了中央紅軍的確切訊息,今後紅四方面軍可與中央紅軍緊密配合並肩戰鬥:憂則是因為中央不到萬不得已決不會作出這樣的決定。中央紅軍的處境肯定相當艱難。因此,紅四方面軍頭等緊要的任務,是西進策應中央紅軍作戰。
1935年1 月。旺蒼壩軍事會議。
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根據中央來電的精神,進一步討論如何策應中央紅軍渡江北進的問題。會議最後決定:暫時停止與胡宗南的角逐,適當收縮東線兵力,準備放棄城口、萬源一帶地區,集中主力西渡嘉陵江。
為順利實施渡江計劃,經過討論,會議決定,一方面出擊陝南,以迷惑敵人,調敵北上;另一方面由王樹聲率三十一軍和總部工兵營迅速蒐集造船材料,隱蔽造船,積極進行渡江準備。
王樹聲與參謀人員一道,沿嘉陵江東岸翻山越嶺,勘察地形,瞭解敵情,尋覓戰機。最後,選中了蒼溪、閬中一線為主要渡口。在蒼溪塔子山附近,有個王渡場,山大林密,是隱蔽造船的理想所在。王樹聲釋出了總動員令,讓廣大將士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造出一批戰船和幾座浮橋,保證渡江計劃順利實現。
與此同時,紅四方面軍發起陝南戰役,從2 月3 日開始,先後攻佔寧羌、沔縣、陽平關等重鎮,吸引了國民黨軍隊和川軍的注意力。
2 月7 日,蔣介石的行營參謀團主任賀國光電告孫蔚如:“匪陷寧羌,由陝竄甘已無疑慮,漢江上游形勢嚴重,似宜側重陝甘邊區,興安一帶部隊應移置漢中,以便較易策應。除已電調西鄉、鎮巴、石泵、漢陰一帶部隊留必要之少數守城外,漢江以南各部隊亦正向南鄭集中,加厚防務,並限各擔任守備部隊迅速完成一切準備。”
顯然,敵軍上了紅軍的當:調整兵力部署,增兵川陝邊境,減弱了嘉陵江沿岸江防力量。紅軍實現了陝南作戰的目的,於是停止進攻,撤出褒城之圍,於2 月中旬回師川北,準備渡江西進,策應中央紅軍入川。
但是,此時形勢發生了變化。中央致電紅四方面軍,告知中央改變原計劃:我野戰軍原定渡過長江直接與紅四方面軍配合作戰,赤化四川,及我野戰軍進入川黔邊區繼續向西北前進時,川敵的十二個旅向我追擊並沿江佈防,曾於一月二十八日在土城附近與川敵郭、潘兩旅作戰未得手,滇敵集中主力亦在川滇邊境防堵,使我野戰軍渡江計劃不能實現。因此,軍委決定我野戰軍改在川滇黔邊區廣大地區活動,爭取在這一個地區創造新的蘇區根據地,以與二、六軍團及四方面軍呼應作戰。
中央來電後,王樹聲幾夜沒閤眼,思慮了許久,連夜找到徐向前總指揮。
“徐總,我認為方面軍的渡江計劃不能改變,我們已沒有退路了!”王樹聲沉重地說。
“是啊,陝南作戰雖牽制了一部分敵人,但劉湘、田頌堯乘隙奪取了巴中、通江、儀隴、萬源等地,川陝蘇區的地盤越來越小,如不渡江作戰,極有全軍覆沒的危險。”徐向前與王樹聲的意見不謀而合。
“中央紅軍既已準備北上,我方面軍渡江西進後,亦可伺機策應,會師並肩作戰的可能性很大!”王樹聲說道。
“強渡嘉陵江已若箭在弦上,不可不發。樹聲,造船工作準備得怎樣?”
徐向前總指揮堅定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