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聖旨下來,把身居高位的那幫大臣全都砸暈了,誰也沒想明白陛下究竟是什麼意思。若說是器重凌江,卻又沒給他一兵一卒,就算戰事大捷,他這個監軍也撈不到什麼功勞;若說是不器重凌江,單那先斬後奏,不受軍中節制的權力,便夠讓人另眼相看了。
就在眾大臣摸不著頭腦的時候,劉丞相的肚子裡可是轉了好幾個彎彎:嘿嘿,這幫子人恐怕還不曉得,這凌江公子就是陛下的情人,這上不得檯面的事,到也還真不能說出來。只是若照拂好了這凌江公子,日後我兒子揚的官途,定然是一帆風順了。若能順道打壓那幫子武將……
一邊想著,他一邊走上前,跪在了地上:“陛下,老臣雖不懂軍務,但有些想法可能有用,望達陛下天聽。”
皇甫天點點頭:“准奏!”
劉丞相諂笑道:“陛下,依老臣看來,凌大人雖然上過戰場,且才高八斗,學富五車,但畢竟沒有軍功,乍做監軍,可能會引得眾將不服。不如讓凌大人再有個便益從事之權,適度節制軍隊,這樣一來……”
皇甫天尚未聽完,便揮了揮手:“兵權的事情,劉丞相不必操心了,我朝文武,互不相干,望劉丞相謹記!”
劉丞相馬屁拍到了馬腿上,一臉豬肝色地退了下來。旁邊站著的武將卻是憋笑憋到臉通紅:好你個劉丞相,居然想分我們的兵權?哈哈,陛下英明睿智,豈是你能挑撥得了的?
這時,太后說話了:“皇上,依哀家看,就是給凌大人一小支軍隊,歷練歷練也是好的,哀家倒是覺得劉丞相的提議,頗為中肯。”太后此言,本意是和皇上緩解一回,她又哪裡知道,這不要兵權正是藍凌霜自己提出的,這一下子,她也撞上了南牆。
不過皇甫天今日心情頗佳,到也沒怎麼嘲諷太后,只是不冷不熱地說道:“多謝母后美意,只是這兵權事大,需謹慎行事。再說今日本就不是來分軍權的,還請母后速速宣詔典儀。”
太后聞言老臉一沉:“皇上放心,哀家誤不了你的大事!來人,承詔!”
一個長五十米,寬三十米的金色卷軸被四個小太監恭恭敬敬地抬了進來,鋪在九十九級白玉天階上展開。待卷軸完全開啟之時,太后高聲唱道:“禮典承儀~!”
九十九名此次被冊封的官員同時向前邁了一步,待一聲鞭響,九十八人向前一步,等到最後一聲鞭響的時候,只剩下藍凌霜一個人,穩穩地向前跨了一步。她的位置,離皇甫天的皇位僅有三步之遙,此刻端地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可她的神情中卻偏偏沒有半點自得或欣喜,完全是一副凜然生威之勢,彷彿那個位子,天生便該是她的一般。
眼見著藍凌霜的挺傲,堂堂軒轅太后的手竟然不自覺地有些,連拿起那小小的護國大將軍印的時候,也覺得重逾千斤,差點兒就失手掉在地上。見太后動作似乎是定格了一般,皇甫天頗有些奇怪,不過當著文武百官,庶民百姓的面,他又不好多問,只得出言催促道:“母后,凌江雖是俊秀,可也厲害得很,母后不用懷疑了,這文武雙狀元,他可都是憑真材實料拿來的。”
聽到這話,太后尷尬地笑了笑,上前把護國大將軍印遞到了藍凌霜手裡:“可不是嘛,哀家到現在都想不通呢,看起來這麼個秀氣的孩子,怎麼就有那麼凌厲的手段?真是人不可貌相啊!”
說完,她笑著轉向藍凌霜:“哀家代軒轅天家,授文武雙狀元凌江,護國大將軍之印。望大將軍以此印為鑑,護我軒轅永世安康,佑我天朝世代昌榮!”
藍凌霜依禮單膝跪下,將印鑑舉過頭頂:“臣,護國大將軍凌江,定不辱國之重託!”說完,她轉身面向百姓站起,單手高高托起手中的將軍印:“軒轅萬代安康!陛下壽與天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用內力送出的聲音,不但聽起來雄渾壯闊,而且傳得極遠,回聲不斷。一時間,不論是文武百官,還是庶民百姓,無不為藍凌霜這一手所蠱惑,紛紛跟著大喊了起來。
那日,“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的聲音,響徹了整個耀天城,一浪高過一浪,久久不能停息,以致於連冊封大典都沒能舉行完,不得不把後面五十位的冊封拖到了第二天。
卻說藍凌霜單手擎印,高高舉著,半晌沒有放下來。說實話,事情到了這個地步,也的確出乎了她的意料。若是在蘭陵,民眾三呼萬歲之後就會停下,哪想到軒轅這幫熱血漢子,一激動就半天停不下來,害她舉得手都酸了。俯視著下面激動的人群,藍凌霜嘴角揚起了一抹曖昧不明的笑容。
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