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克後來說,他認為迪默爾具有“聰明才智,是一位精通業務的主編。
他吸引來了眾多的年輕人”。但默多克也認為,他的言同過於殘忍,而且他
對迪默爾的政治觀點感到不舒服。迪默爾和他的編輯部主任道格拉斯·布拉
斯認為,《澳大利亞人報》是第一份大版面的嚴肅的報紙,要求澳大利亞軍
隊從越南撤出。默多克雖然也反對戰爭,但他不希望人們把《澳大利亞人報》
看作是一份激進的報紙,是左翼聲音的傳聲筒。
對迪默爾的政治觀點感到不舒服。迪默爾和他的編輯部主任道格拉斯·布拉
斯認為,《澳大利亞人報》是第一份大版面的嚴肅的報紙,要求澳大利亞軍
隊從越南撤出。默多克雖然也反對戰爭,但他不希望人們把《澳大利亞人報》
看作是一份激進的報紙,是左翼聲音的傳聲筒。
1971年
6月,南非的一隻橄欖球隊受到澳大利亞政府邀請,來澳大利亞
訪問。澳大利亞總理威廉·麥克馬洪提供了一架空軍的飛機,讓這隻球隊在
全國各地飛來飛去。這引起了《澳大利亞人報》的不滿,它堅決反對這隻南
非球隊的澳大利亞之行。迪默爾發表了一篇社論,標題是《總理權力卑鄙地
濫用》。這件事情最後弄得很緊張,以至於昆土蘭甚至宣佈進入緊急狀態。
一個月後,默多克回到了悉尼。他把迪默爾召來,對他發了一通火,這
也是他慣用的嚇唬編輯的方式。他尤其是對那篇社論表示不滿,認為這是《澳
大利亞人報》創辦以來出現的最惡劣的事情。然後他告訴迪默爾:“你已經
不能再辦出我能夠喜歡的報紙了。或許你願意轉到另外一個部門去。”但迪
默爾回答說,他要麼負責《澳大利亞人報》的編輯工作,要麼什麼也不幹。
於是,他離開了。
迪默爾走了以後,《澳大利亞人報》開始偏離原來的軌道,逐漸地滑向
了右翼。若干年後,一位新被任命的主編弗蘭克·戴維尼問默多克,在他看
來,誰是最好的主編。“噢,我想是迪默爾。”默多克有些酸楚地回答說、
當戴維尼把這個太遲了的讚揚告訴迪默爾時,迪默爾微微一笑,說道:“這
個卑鄙的傢伙。”不管怎麼說,這多少釋去了他心頭積了多年的怨氣。
1972年
5月,悉尼新聞界發生了一次巨大的震盪。帕克家族決定撤出他
們在《每日電訊報》和《星期天電訊報》的投資。與帕克家族在電視業和一
些雜誌的投資不同,這兩份報紙一直在虧損。默多克以
1500萬澳元的價格買
下了這兩份報紙。這項收購行動使他繼《論壇報》之後,得到了悉尼第二份
早報。他用這兩份早報來補充他的晚報《鏡報》。當然,收購《論壇報》又
是一個故事。
1972年
12月,澳大利亞進行全國選舉。這一次,默多克的傳媒機器全
面出擊,大力支援由戈弗·懷特蘭領導的反對黨工黨。他反對總理威廉·麥
克馬洪,並給他出了許多難題。《澳大利亞人報》宣稱,懷特蘭的政策建議
是“激動人心的”,對於今天的澳大利亞來說,是一次重大的抉擇。懷特蘭
許諾從越南撤回澳大利亞軍隊,這在當時是一個主要的問題。
懷特蘭贏得了
1972年的選舉,而人們都認為是默多克“一手將現政府推
入了辦公室”,但他本人卻強調說,他在選舉中什麼都沒做。但後來他回憶
說:“回頭看看,我們大家確實都將自己投入了戰鬥,擊潰了統治了
20年的
保守主義政府。這件事幹得不壞。”
第八章進軍美利堅
第八章進軍美利堅
得克薩斯的“橋頭堡”
·“殺人蜂”的故事
·默多克成為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