餵馬,以代芻豆,獸相人食,暴殄天物,莫此為甚。
賊所最重唯魚,偶有所得,不敢私食,必進之偽王,各偽王有喜慶事,群賊進獻食物,亦必以魚為至敬,緣賊氛所過之處,漁人引避,因其希而重之。至金陵時城內多蓄魚池,賊令偽官看守,官曰典天魚,唯各偽王方準烹食,以下群賊則徒有臨淵之羨耳。其不與人同嗜者則狗肉,每敬天父必用之,如攫得羊豕,必與狗肉共烹,以為味美無比。更有兇狠之賊食人肉,飲人血,燔人心肝以為饌,殘忍之性尤堪髮指。
至於菸酒,為賊最禁之物,吸洋菸謂之犯天條,殺無赦。水旱菸名曰黃煙,名酒曰潮水,有犯禁吸飲者,重則立決,輕亦枷杖。賊令雖嚴,然未能周察,故殺者自殺,而食者自食也。從來賊盜行為鮮不如是,且有甚者,誠無足怪,如張獻忠手下健兒,每剖人腹,實以菽米餵馬,謂可肥壯,狂寇恣肆,何事不可為。
若洪楊諸逆實山野鄙夫,陷賊冠裳之士,又安忍出而擄劫,操刀為割,不過隨眾飲食,待盡而已。其攫取烹調,類皆鄉愚乞丐為之,宜其臠割失飪,諸堪齒冷。至於偽王雖有典廚諸役,亦皆沿其俗以治饌,孰肯竭技奉之?故諸偽王侯雖自負豪華厭足。其實被體皆優孟衣冠,充口則味同嚼蠟也。
(注:被擄逃出者所說皆同。)
……………………………………
空幻的帝京之旅
——太平軍偏師冒進的北伐
公元1855年(咸豐五年)5月31日,山東荏平縣馮官屯。
滿清軍大營,氣氛肅穆。主帳內,僧格林沁王爺正襟坐在中央的大馬紮上,身穿灰布棉袍,外套青布馬褂,腳上青布靴,看上去非常寒素的打扮。唯一顯示他王爺身份的,只有僧格林沁頭上青呢帽上的三眼花翎和寶石頂戴。這位蒙古王爺,平日在陣上騎黃鬃馬,手持一柄大關刀,由於他面色棗紅加上長髯飄飄,像極了傳說中的關聖帝君。
僧王飲了口剛燙的熱酒,大聲用漢語說了一句:“押逆賊李開芳來見!”
帳內帳外一陣小忙。
不久,帳簾撩起。隨著一陣凜冽冷風的吹入,門中閃現出一人,大搖大擺地進入營帳。此人30出頭年紀,身材健碩,相貌英俊,頭戴黃綢繡花帽,上身穿月白綢短襖,下半身著一大紅燈籠褲,腳登一雙扎眼的大紅鞋。最惹人注目和令人側目的是,這位已成階下囚的太平軍北伐主帥李開芳,身後仍跟隨兩個十六七歲的孌童,二人均著大紅繡花緞子衣褲,腳登紅繡鞋,粉面朱唇,貌似美貌女子。他們仍舊左右相隨執扇,儼然在太平軍帥營一樣的排場,伺候著李開芳。
與這三位鮮衣粉面的太平軍軍人相比,清軍營帳中幾十名按刀而立的將官和正中而坐的僧格林沁王爺及他身後侍立的貝子(僧王兒子),從裝束上看,被李開芳和他身後的兩個孌童顯襯得樸素至極,近乎寒酸。
李開芳,這位大名鼎鼎的太平軍大將,這位戎馬倥傯中不忘狎玩孌童的拜上帝教教徒,外表和打扮看上去更像個西門慶式的紈絝子弟。
見了僧格林沁,李開芳僅一膝屈地象徵性地行了一下禮,根本不跪拜。然後,他盤腿席地,大大咧咧坐了下來。
帳內清軍中有不少是總兵級的高階將官,皆持刀環立,怒目而視。
李開芳與其身邊侍立的兩個美貌男童無絲毫懼色,左右扭頭觀顧,洋洋自得。
未等僧格林沁問話,李開芳首先開言:“如果僧王能使朝廷恕我反叛之罪,我願意前往金陵說降同黨——呵呵,肚中飢餓,王爺可否先賞我一碗飯食?”
僧格林沁陰沉著臉,揮了揮手示意。須臾之間,幾名清兵抬上一大盤熱酒熱菜,置於盤腿坐在地上的李開芳面前。
這位俘囚身份的美男子眼前一亮,立刻開懷暢飲大嚼。其間談笑自若,食得飲得,胃口奇佳,在僧王及帳內數十名清軍高階將校惡意炯炯的注視下從容進食……
渡河!渡河!——“北伐軍”的初試鋒芒
太平軍北伐軍隊,自1853年5月8日(咸豐三年四月一日)出發,到1855年5月31日(咸豐五年四月十六日)李開芳被捕,整整折騰了兩年多。總觀“北伐軍”的北上程序,大致可分為如下三個階段:長驅北上,靜海、獨流鏖戰以及堅守待援不果而敗。
北伐的正副統帥,分別是天官副丞相林鳳祥和地官正丞相李開芳,此外還有春官正丞相吉文元。他們所帶部隊,大概有21“軍”,二萬多人。
本來,林鳳祥和李開芳二人在太平軍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