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能張眼細看劊子手在自己身上“幹活”。
《耕餘瑣聞》的作者慨嘆:“(張樂行)痛苦若不知,賊心之不易,即死如此。”
這位張爺活得也累,在世時多次反反覆覆,一會兒造反,一會投降,一會幫太平軍,一會聯合苗練,最終落個粉身碎骨的下場。而他老婆杜氏,也在獄中坐木驢而死。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有一份《張樂行口述》抄件,是清朝文吏記載的張樂行口供,從中可以看出他早期劫掠為王的供述,但他在口述中稱自己的“女人”為馬氏,不是杜氏,有可能是他軍中寵幸的另一個女人。清吏為示蔑視,故意把張樂行寫成“張落刑”,把他哥哥張敏行寫成“張泯刑”,除此以外,口供的真實性很大:
張落刑(樂行)供:(我)年五十三歲,系亳州正東、雉河集北、張家老家人,離城一百里。家有胞兄張泯刑(敏行),女人馬氏,生有一子兒,又有義子王碗兒,年均十四歲。我自來耕種為生,也曾包送過私鹽。於咸豐元、二年上,我們邀人與河南永城、商邱一帶老牛會打仗,互相仇殺,才聚有多人。到三年粵匪(太平軍)竄擾亳境,州城失守後,各鄉土匪肆起,我才與龔瞎子、王冠三、蘇添幅、韓朗子各豎旗幟,大家擄搶為生。我豎的是黃旗,自稱大漢永王。
五年間,潁州陸知府奉袁大人所派,帶領鄉團來到廟兒集攻剿我們。不久陸知府即將鄉團撤退,我們人數愈眾,遂糾邀上河南打商邱縣的馬牧集。回來於九月十七日就圍亳州,先後十三晝夜,因官兵防守嚴緊,未能打破。旋聽得河南官兵攻剿我們雉河集一帶老家,遂撤回救應,不料未及趕上,被官兵將老家焚燬。七年間,我帶人上懷遠縣城佔住數月。到八年間,因糧食盡了,遂過定遠縣去投了廣西的長髮,經他封我成天義之職,授我印信札文。住了數年,我因他們待人不好,就折回老家居住。十一年十二月內,英王四眼狗隊下的馬永和來邀我們去圍潁州府城,我與江臺靈都去的。同治元年三月內官兵來到,我們才解圍退回亳境尹家溝地方。
現經大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