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照價賠償,斷無失信於朋友之理。書到之日,祈賜回覆,以免遠盼。專此敬太平天國甲子十四年十月初一日啟(1865年3月4日)
侍王李世賢在對待洋人的態度上,與慈禧“寧與洋人勿與京奴”有同工異曲之妙,他竟然還揚言過:“如果太平軍不能戰勝清軍,倒很願意看到英國統治中國。”(呤唎《太平天國親歷記》下冊629頁)這種赤裸裸的賣國,其實也代表了太平天國後期部分上層將領的看法。在他們心目中,“洋兄弟”總比“清妖”要親近一層。
洋大人們不聽這一套,他們反而積極配合李鴻章、左宗棠部,派人派船幫助清軍圍打漳州。李世賢又氣又急,於5月15日匆匆逃離漳州。
一路大敗,李世賢幾十萬大軍最後死的死,降的降,只剩他孤身一人。想昔日拜上帝會能以幾千人起家一路殺至南京,只憑一個“勢”字。李世賢攻佔漳州時,有兵幾十萬,武裝精良,來福槍、左輪槍、滑膛槍,應有盡有,而清軍方面只有土繩槍、抬炮和長矛,人數遠遠遜於李世賢軍。時異勢移,眾人心懷鬼胎,各打算盤,幾十萬軍只是散沙而已。偶逢一敗,便立刻土崩瓦解。
李世賢自己割發化裝,狼狽不堪地逃入廣東鎮平(鎮平即今天梅州地區的蕉嶺),回到客家人的老家地區。由於康王汪海洋先前與李世賢有矛盾,又怕他官大奪自己之權,隔了幾天就派人刺死了李世賢。侍王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