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雖剿捻無功,但他最先提出的“河牆戰法”,實為對捻軍的制勝法寶。李鴻章接過曾國藩的權柄後,屢受攻訐之下,仍舊堅持清醒頭腦,上奏清廷,說明曾國藩“河牆戰法”的正確性和有效性:
自來流賊最難追剿,而賊流之速,尤莫如今日之捻逆。中原平曠,萬騎衝突,無可限制,日輒百數十里,或二百里,無論我軍部隊笨滯,力不相及,即使及賊見仗,而此截彼竄,橫行側出,賊路不窮,我力必有時而窮,迨日久追逐疲憊,為賊所乘,往往一蹶不振。自剿捻以來,十數年如一轍,雖追賊神速如僧格林沁,尚且不能成功,臣等自問萬不能及,故欲滅此賊,計唯有覓地兜圍之一法,臣曾屢奏及之。曾國藩始思變計,初議四鎮之設,繼議沙河、賈魯河之守,本年春間,左宗棠、曾國荃又擬為臼口之圍,皆欲逼之不流,蹙之漸緊也。……是目前辦賊,舍此竟無良策。臣更衡量利害之輕重,與其馳逐終年,流毒江、皖、東、豫、楚各省,不如棄一隅以誘之;與其往復運(河)東濟(南)、泰(安)、兗(州)、沂(州)、青(州)及(江)蘇之淮(安)、徐(州)、海(州),各屬均受其害,不如專棄登(州)、萊(州)以扼之。膠萊河之守不密,則登(州)、萊(州)無可扼;運河之守不密,則膠(州)、萊(州)仍不足恃。賊蹤已向膠東,事勢至此,機會可圖,但求萬全,不爭一日。故臣立意必運堤與膠萊河,兩防均已布定,乃可抽兵進剿,庶打一仗是一仗,滅一賊少一賊。賊智自困,而兵力不疲。明知此計至愚至拙亦至難,然不若此更不足以制賊。
李鴻章在沿海岸邊和險隘處廣築長牆,水面上密佈水師戰船,最終把捻軍限制住,使其馬隊喪失賓士流動的優勢。
西捻軍最後的失敗,正是被李鴻章等部清軍包圍在運河、黃河、六塘河、膠萊河所包圍的四方地。戰法得當,清軍最終把馳突不馴的捻軍絞殺於其中。
徒駭河中,當張宗禹一猛子扎入水中潛游時,不知他是否意識到,捻軍昔日輝煌的戰法,也是它日後滅亡的先兆。(霸氣 書庫 …。。)
ps:太平天國大事年表
1814年 1月1日 洪秀全出生於廣東花縣。
1822年 2月18日 洪仁�鏨�詮愣�ㄏ亍�
1828年 洪秀全第一次去廣州赴試不中。
1830年 洪秀全在故鄉花縣官祿埗村任塾師。
1836年 洪秀全第二次去廣州赴試不中。得到梁發所編《勸世良言》一書。
1837年 3月 洪秀全第三次去廣州赴試不中。回家得病約四日。
1839年 9月4日 九龍之戰,中、英鴉片戰爭爆發。
1842年 8月29日 中、英簽訂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1843年 洪秀全最後一次去廣州赴試不中。
6月 洪秀全在花縣創立拜上帝會。
1844年 洪秀全、馮雲山自花縣出遊兩廣,宣傳拜上帝教,吸收會員。年底洪秀全回
廣東,在花縣開館授徒;馮雲山仍留廣西,在紫荊山一帶的金田地區活動。
1845年 洪秀全創作《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訓》、《原道覺世訓》、《百正歌》等文。三合會及臥龍會眾在珠江三角洲一帶起義。
1847年 洪秀全同洪仁�ス闃藎�視齬闃萑嗣穹純僱夤�致哉叩畝氛��ⅰ�
8月 洪秀全至紫荊山晤馮雲山,拜上帝會員已經發展了兩千多名,楊秀清、蕭朝貴等人均已先後入會。
10月26日 洪秀全、馮雲山搗毀象州甘王爺廟。
1848年 馮雲山被王作新帶人抓起,下獄桂平,在獄中創太平天曆。洪秀全回廣東,馮雲山在紫荊山燒炭工人集資營救下出獄後,也去了廣東。
4月6日 楊秀清宣稱天父下凡附身,此後他便有代天父傳言的權力。
10月6日 蕭朝貴宣稱天兄下凡附身,此後他便有代天兄傳言的權力。
1849年 洪秀全、馮雲山自廣東回到廣西紫荊山區,拜上帝會會員從宗教宣傳轉入實際的政治造反準備。
1850年 11月4日 金田團營。
1851年 1月11日 金田起義,改號太平天國元年,封立幼主。
3月23日 東鄉登極,洪秀全稱天王。封五軍主將,以楊秀清為中軍主將, 蕭朝貴為前軍主將,馮雲山為後軍主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