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4部分

策其必叛,不如弗遣。尋果叛,為其下所殺,其從子兆先復擁眾屯方山。蠻子海牙扼採石,國用與諸將攻破海牙水寨,又破擒兆先,盡降其眾三萬餘人。眾疑懼,太祖擇驍勇者五百人為親軍,宿衛帳中。悉屏舊人,獨留國用侍榻側,五百人者始安。即命國用將之,以攻集慶,爭效死先登。與諸將下鎮江、丹陽、寧國、泰興、宜興,從徵金華,攻紹興,累擢親軍都指揮使。卒于軍,年三十六。太祖哭之慟。洪武三年追封郢國公,肖像功臣廟,位第八。

國用之卒,子誠幼,勝先已積功為元帥,遂命襲兄職,典親軍。

陳友諒逼龍灣。太祖御之,戰石灰山。勝攻其中堅,大破之,又追究破之採石,遂復太平。從徵友諒,破安慶水寨,長驅至江州,走友諒。進親軍都護。從解安豐圍,遷同知樞密院事。從戰鄱陽,下武昌,克廬州,移兵取江西諸路。與諸將收淮東,克海安壩,取泰州。徐達圍高郵未下,還師援宜興,以勝督軍。高郵守將詐降,勝令指揮康泰帥數百人先入城,敵閉門盡殺之。太祖怒,召勝決大杖十,令步詣高郵。勝慚憤,攻甚力。達亦自宜興還,益兵攻克之,遂取淮安。安豐破,擒吳將呂珍於舊館。下湖州,克平江,功次平章常遇春,再遷右都督。從大將軍達北征,下山東諸州郡。

洪武元年兼太子右詹事。坐小法貶一官,為都督同知。引兵溯河,取汴、洛,下陝州,趨潼關。守將宵遁,遂奪關,取華州。還汴,謁帝行在。授徵虜右副將軍,留守汴梁。尋從大將軍徵山西,由武陟取懷慶,逾太行,克碗子城,取澤、潞,擒元右丞賈成於猗氏。克平陽、絳州,擒元左丞田保保等,獲將士五百餘人。帝悅,詔右副將軍勝居常遇春下,偏將軍湯和居勝下,偏將軍楊璟居和下。

二年渡河趨陝西,克鳳翔。遂渡隴,取鞏昌,進逼臨洮,降李思齊。還從大將軍圍慶陽。擴廓遣將攻原州,為慶陽聲援。勝扼驛馬關敗其將,遂克慶陽,執張良臣。陝西悉平。

九月,帝召大將軍還,命勝駐慶陽,節制諸軍。勝以關陝既定,輒引兵還。帝怒,切責之。念其功大,赦勿治。而賞賚金幣,不能半大將軍。

明年正月復以右副將軍同大將軍出西安,搗定西,破擴廓帖木兒,獲士馬數萬。分兵自徽州南出一百八渡,徇略陽,擒元平章蔡琳,遂入沔州。遣別將自連雲棧取興元,移兵吐番,徵哨極於西北。凱旋,論功授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右柱國、同參軍國事,封宋國公,食祿三千石,予世券。誥詞謂勝兄弟親同骨肉,十餘年間,除肘腑之患,建爪牙之功,平定中原,佐成混一。所以稱揚之者甚至。五年,以勝宣力四方,與魏國公達、曹國公文忠各賜彤弓。

卷130 列傳第十八

吳良 康茂才 丁德興 耿炳文 郭英 華雲龍 韓政 仇成 張龍 吳復(周武 胡海 張赫 華高 張銓 何真

吳良,定遠人。初名國興,賜名良。雄偉剛直。與弟禎俱以勇略聞。從太祖起濠梁,併為帳前先鋒。良能沒水偵探,禎每易服為間諜。禎別有傳。良從取滁、和,戰採石,克太平,下溧水、溧陽,定集慶,功多。又從徐達克鎮江,下常州,進鎮撫,守丹陽。與趙繼祖等取江陰。張士誠兵據秦望山,良攻奪之,遂克江陰。即命為指揮使守之。

時士誠全據吳,跨淮東、浙西,兵食足。江陰當其要衝,枕大江,扼南北襟喉,士誠數以金帛啖將士,窺釁。太祖諭良曰:“江陰,我東南遮蔽,汝約束士卒,毋外交,毋納逋逃,毋貪小利,毋與爭鋒,惟保境安民而已。”良奉命惟謹,備禦修飭。以敗敵功,進樞密院判官。士誠大舉兵來寇,艨艟蔽江,其將蘇同僉駐君山,指畫進兵。良遣弟禎出北門與戰,而潛遣元帥王子明帥壯士馳出南門。合擊,大敗之,俘斬甚眾。敵宵遁。尋復寇常州,良遣兵從間道殲其援兵於無錫。當是時,太祖數自將爭江、楚上流,與陳友諒角,大軍屢出,金陵空虛。士誠不敢北出侵尺寸地,以良在江陰為遮蔽也。

良仁恕儉約,聲色貨利無所好。夜宿城樓,枕戈達旦。訓將練兵,常如寇至。暇則延儒生講論經史,新學宮,立社學。大開屯田,均徭省賦。在境十年,封疆宴然。太祖常召良勞曰:“吳院判保障一方,我無東顧憂,功甚大,車馬珠玉不足旌其勞。”命學士宋濂等為詩文美之,仍遣還鎮。尋大發兵取淮東,克泰州。士誠兵復出馬馱沙,侵鎮江。鉅艦數百,溯江而上。良戒嚴以待。太祖親督大軍御之。士誠兵遁,追至浮子門。良出兵夾擊,獲卒二千。太祖詣江陰勞軍,周巡壁壘,嘆曰:“良,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