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7部分

子太保。瑾摘《會典》小誤,奪廷和與大學士李東陽等俸二級。尋以成《孝宗實錄》功還之。明年加光祿大夫、柱國,遷改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

時瑾橫益甚,而焦芳、張糹採為中外媾。廷和與東陽委曲其間,小有劑救而已。安化王寘鐇反,以誅瑾為名。廷和等草赦詔,請擢邊將仇鉞,以離賊黨。鉞果執寘鐇。會張永發瑾罪,瑾伏誅,廷和等乃復論功,進少傅兼太子太傅、謹身殿大學士,予一子中書舍人。

流賊劉六、劉七、齊彥名反,楊一清薦馬中錫討之。廷和言:“中錫,文士也,不任此。”時業已行,果不能平賊。廷和請逮中錫下獄,以陸完代之,而斬故受賕縱賊者參將桑玉。已,又用學士陳霽言,調諸邊兵討河南賊趙鐩等,而薦彭澤為總制。賊平論功,錄廷和一子錦衣衛千戶。辭,特加少師、太子太師、華蓋殿大學士。東陽致政,廷和遂為首輔。

張永既去瑾而驕,捕得男子臂龍文者以為功,援故太監劉永誠例,覬封侯。廷和言“永誠從子聚自以戰功封伯耳,且非永誠身受之也”,乃止。彭澤將西討鄢本恕,問計廷和。廷和曰:“以君才,賊不足平,所戒者班師早耳。”澤後破誅本恕等即班師,而餘黨復蝟起不可制。澤既發覆留,乃嘆曰:“楊公先見,吾不及也。”

乾清宮災,廷和請帝避殿,下詔罪己,求直言。因與其僚上疏,勸帝早朝晏罷,躬九廟祭祀,崇兩宮孝養,勤日講。復面奏開言路、達下情、還邊兵、革宮市、罷皇店、出西僧、省工作、減織造,凡十餘條,皆切至。帝不省。尋以父卒乞奔喪,不許。三請乃許。遣中官護行。旋復起之,三疏辭,始許。閣臣之得終父母喪者,自廷和始也。服甫闋,即召至。帝方獵宣府,使使賜廷和羊酒、銀幣。廷和疏謝,因請回鑾,不報。復與大學士蔣冕馳至居庸,欲身出塞請。帝令谷大用扼關門,乃歸。帝命迴鑾日群臣各制旗帳迎,廷和曰:“此裡俗以施之親舊耳。天子至尊,不敢瀆獻。”帝再使使諭意,執不從,乃已。

當廷和柄政,帝恆不視朝,恣遊大同、宣府、延綏間,多失政。廷和未嘗不諫,俱不聽。廷和亦不能執奏。以是邑邑不自得,數移疾乞骸骨,帝亦不聽。中官谷大用、魏彬、張雄,義子錢寧、江彬輩,恣橫甚。廷和雖不為下,然亦不能有所裁禁,以是得稍自安。

卷191 列傳第七十九

毛澄 汪俊(弟偉) 吳一鵬 硃希周 何孟春 豐熙(子坊) 徐文華薛蕙(胡侍 王祿 侯廷訓)

毛澄,字憲清,崑山人。舉弘治六年進士第一。授修撰。預修《會典》成,進右諭德,直講東宮。武宗為太子,以澄進講明晰稱之帝。帝大喜。方秋夜置宴,即彳育攵以賜。武宗立,進左庶子,直經筵。以母憂歸。正德四年,劉瑾摘《會典》小疵貶諸纂修者秩,以澄為侍讀。服闋還朝,進侍講學士。再遷學士,掌院事,歷禮部侍郎。十二年六月拜尚書。

其年八月朔,帝微行。澄率侍郎王瓚、顧清等疏請還宮。既又出居庸,幸宣府,久留不返。澄等頻疏諫,悉不報。明年正月,駕旋,命百官戎服郊迎。澄等請用常服,不許。七月,帝自稱威武大將軍硃壽,統六師巡邊。遂幸宣府,抵大同,歷山西至榆林。澄等屢疏馳諫。至十二月,復偕廷臣上疏曰:“去歲正月以來,鑾輿數駕,不遑寧居。今茲之行,又已半歲。宗廟、社稷享祀之禮並系攝行,萬壽、正旦、冬至朝賀之儀悉從簡略。臘朔省牲,闕而不行,遂二年矣。歲律將周,郊禋已卜。皇祖之訓曰:”凡祀天地,精誠則感格,怠慢則禍生。‘今六龍遐騁,旋軫無日。萬一冰雪阻違,道途梗塞,元正上日不及躬執玉帛於上帝前,陛下何以自安?且邊地荒寒,隆冬尤甚。臣等處重城,食厚祿,仰思聖體勞頓,根本空虛,遙望清塵,憂心如醉。伏祈趣駕速還,躬親稞享,宗社臣民幸甚。“不報。十四年二月,駕甫還京,即諭禮部:”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太師、鎮國公硃壽遣往兩畿,瞻東嶽,奉安聖像,祈福安民。“澄等駭愕,復偕廷臣上言:”陛下以天地之子,承祖宗之業,九州四海但知陛下有皇帝之號。今曰’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太師、鎮國公‘者,臣等莫知所指。夫出此旨者,陛下也。加此號者,陛下也。不知受此號者何人?如以皇儲未建,欲遍告名山大川,用祈默相,則遣使走幣,足將敬矣。何必躬奉神像,獻寶香,如佛、老所為哉?“因歷陳五不可。亦不報。

宸濠反江西,帝南征示威武,駐蹕留都者逾歲。澄屢請回鑾。及駕返通州,用江彬言,將即賜宸濠死。澄據漢庶人故事,請還京告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