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手,願老死於山林,求我幫他,我這才出手的。說起來,施主你也與我有緣。”
“少胡扯,我們萍水相逢的,有個屁緣。再說了,與你這個假惺惺的和尚有緣,非倒大黴不可。”
“呵呵,施主慎言,小心一語成讖。本來施主與貧僧確實是萍水相逢沒什麼大的因緣,但施主你向貧僧佈施了十兩銀子,和貧僧共同救下了那頭老黃牛,那麼我們就有了因緣。”
“早知道這樣,我就不給你那錠銀子啦。”
“現在後悔也晚了,因緣一旦種下必有果報,不過施主也不用擔心,你我種下的是善因,因該會得到善果。”
“是嗎,按你這樣說,我每天花點銀子放生幾隻牲口,就能每天得到善果?我倒要看看你所說的善果是什麼,可別告訴我今生無望得知,來世才能分曉!”
“施主此言差矣……”
——————————
竹汶麟這幾日獨自趕路,閒極無聊,於是與那個有趣的和尚抬起了槓。
二人的世界觀、人生觀早已形成,又都是意志堅定、頗有主見之輩,因此儘管你來我往、唇槍舌劍的辯論一上午,依然誰也不能說服誰。
看看天色,已經到了正午時分,前面剛好又出現了一小草棚,竹汶麟眼尖,隔著老遠就看到了一個大大的“酒”字。
“和尚,我請你吃飯,咱們填飽了肚子再趕路吧。”
慧行也不推辭,跟著竹汶麟走入了一家酒樓。似乎是為了刁難對方,竹汶麟點了一大桌子菜,可是全都帶著葷腥,素菜一盤也沒有。
可是讓竹汶麟大跌眼鏡的是,除了那罈老酒沒動外,其它的菜,和尚是風捲殘雲般的一陣胡吃海塞,竟然是生冷不忌。
“你們和尚不是不吃葷腥的嗎?”
“這你就不知道了吧,你說的那是渦山梵音寺的,他們屬於禪宗,我們法雨寺屬於密宗,不忌葷腥,就連酒也是能喝的,不過喝酒易誤事,我一般不喝罷了。”
“我呸,你個酒肉和尚,還好意思跟我談善惡、因緣?……”
上午的辯論,竹汶麟頗處於下風,現在他終於抓住了機會,好好的數落了和尚一頓。不知怎麼的,這次,那個愛鬥嘴的和尚沒有再回嘴了。
起初,竹汶麟還洋洋得意,以為對方知道理虧,不敢回嘴,待到看見桌上的飯菜片刻間就少了一半,這才知道對方是太忙,顧不上回嘴。於是也知趣的閉上了嘴,加入了奮戰的行列。
豈有此理,這和尚難道是餓死鬼投胎?竹汶麟在南華仙居中常常被陸婉兒笑稱為飯桶、飯缸,一度自認為自己很能吃,可是比起那胖和尚卻羞愧得幾乎想自殺。在重新上過三桌菜,吃光了足足六大鍋米飯後,那和尚才意猶未盡的停了下來。
“餓了太久,吃多了恐怕會撐著,先吃這點打個底,待到明天到了郭北縣,你再請貧僧好好吃一頓吧。”
聽了這話,竹汶麟不由頗為鬱悶,這死和尚這麼能吃,難怪挺著個大肚腩胖成那樣。也怪了,他身上的靈氣波動不弱啊,遠勝於自己,卻混得這幅慘樣,身上不名一文,連頓飽飯都吃不上,這讓竹汶麟很是不解。
其實,竹汶麟不知,佛門弟子下山化緣並不是為了討要吃穿,而是為了弘揚佛法,結因緣。並不是所有弟子都有資格下山化緣的,只有那些佛法、修為都達到一定層次,透過長老會考核、認可的弟子才能下山行走,四處化緣。
這下山化緣其實是一種修行方式,也是對門下弟子的一種磨練和考驗。
按規矩,下山化緣的弟子不允許攜帶任何錢財,他們的吃穿用度必須靠化緣而得。佛門這樣做的原因有三,其一,可以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鍛鍊門下弟子的意志品質,須知修行路坎坷崎嶇,非有大毅力者不能成功,一個修士意志品質是否頑強,是他能否修煉有成的重要因素。
其二,可以讓門下弟子更貼近芸芸眾生,真正的瞭解這個大千世界,有利於他們理解佛法、佛理,精進修為。
其三,有利於門下弟子廣結善緣。佛門是最講究因緣、果報的,提倡的是種善因得善果,教化世人、普度眾生,而要更好的實現這一目標,就要廣結善緣、屏棄惡緣。
佛門修士認為,凡是肯無償佈施僧侶,幫助他人的人,都是心存善念與佛有緣之人,這些人正是佛門弟子教化、超度的主要物件。我們的主角竹汶麟大大,不知不覺中,就成了慧行和尚心目中與佛有緣,可堪度化的上佳物件。
酒足飯飽後,二人就又上路了。陽穀縣與郭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