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抓起。
良久,尉繚在門內道,“臣之義,不參拜,大王能使臣無拜,即可矣。不,即不見也。”
嬴政大笑,道,禮豈為先生而設!
再是良久。門,終於無聲地開啟。而正是這一扇門的艱難開啟,讓日後無數人的性命得以保全。
第兩百部分
(上)
且說嬴政追求尉繚,一而再,再而三,雖終得謀面,卻已是頗費了番曲折。後世有劉備追求諸葛亮,三顧茅廬,費勁更多更大。或有人謂,尉繚和諸葛亮兩人,妝腔做勢,為的是抬高身價。嬴政和劉備兩人,則是故作姿態,虛修禮貌。如此評價,未免流於表面,不曾深究。其實,當時的實際情勢應是……
我們且從劉備和諸葛亮這一對曠世佳偶論起。
劉備和諸葛亮,早在見面之前,便已經彼此聞名,互有好感,情愫暗生。本來,神交於千里,相忘於江湖,也是一樁浪漫之事。然而,劉備並不願以此為滿足,他率先採取了行動,前去拜訪諸葛亮,希望和諸葛亮發生更進一步的實質性的關係。
我們先分析劉備的心態。劉備第一次前去拜訪諸葛亮時,自然是帶有某種期望值的。《笑林廣記》閨風部裡記載了一個名為掮腳的故事:新人初夜,郎以手摸其頭而甚得意,摸其乳腹俱歡喜,及摸下體,不見兩足,驚駭問之,則已掮起半日矣。顯然,劉備並不期望諸葛亮如那個新婦般,熱情似火,比他更猴急更迫不及待。劉備所抱有的期望,反而卻是希望諸葛亮不用給他面子,不來理會他,晾著他,對他的邀請,也拒不答應。
為什麼這麼說呢?
可以肯定的是,劉備作如此期望,並不是因為他有受虐傾向。當時的劉備,境況窘迫,都四十六歲的人了,還成天受孟德公欺負,東逃西竄,是以心理上有些自卑。與此同時,他又久仰那諸葛亮乃是當世一等一的俊傑,所謂“臥龍伏雛,得一可安天下”。因此,從一開始,他便沒有將諸葛亮定位成一個對自己來說“不用天長地久,只需曾經擁有”的尋常謀士,而是每每將諸葛亮比作姜子牙和張子房,自己則隱約以周文王和漢高祖自居,擺明了是想和諸葛亮塌塌實實地過日子,讓他作自己事業上的終生伴侶。既然找的是終生伴侶,劉備自然不希望諸葛亮一下子就被他見著了,見著瞭然後又馬上就被他勾引成功。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他劉備的心裡就難免要犯嘀咕了:傳說中的諸葛孔明,水性楊花乎?今天他如此輕易便從了我,那下回別人也來請他,譬如那個長相比我帥、腰包比我鼓的孟德公,那他諸葛亮豈不是從得更快?
另一方面,和孟德公、孫權等人相比,他能offer給諸葛亮的實在有限,他唯一的優勢就在於,他那份百折不撓的痴情、死纏亂打的誠意。是以,他反而希望諸葛亮能冷落他,躲避他,給他機會來表現自己、證明自己。諸葛亮越是冷落他,躲避他,讓他剃頭的擔子一頭熱,他反而越是來勁,越發會把握機會,將自己唯一的優勢給發揚光大。
(下)
再來分析諸葛亮的心態。諸葛亮多聰明的人物呀,劉備這種古怪的不可為外人(甚至包括他的兩個兄弟——關羽和張飛)道的梟雄心思,自然瞞不過他。因此,諸葛亮雖然對劉備芳心暗許,知道自己遲早都是劉備的人,早給晚給本沒有區別,但是,他還是照著劉備的期望,配合著演起了戲劇,於是假意羞澀,兩度避而不見,潛臺詞便是,哎呀,劉皇叔啊,你好壞喲,一來就想要人家,未免太快了吧。人家還沒準備好嘛,人家可是從一而終的人,再說,大家彼此還不瞭解,誰知道你會不會對我始亂終棄,諸如此類。
就這樣,劉備和諸葛亮兩個大男人,便玩起了心照不宣的調情遊戲,三顧茅廬,一追一躲,再追再躲,兩人皆是心有默契,樂在其中。君不見,劉備前兩次登門拜訪,皆是空手而去,未帶任何聘禮,他就知道,諸葛亮沒這麼容易讓他見到。到了第三次,劉備感覺火候已到,這才帶上了金帛禮物,用以下聘。而諸葛亮呢,也是風月中人,善解人意,將一副欲語還休、欲拒還迎的姿態做到十足。
然而,這種調情遊戲,張飛是不能明白的。他可替劉備著急啦,先是要拿一條麻繩把諸葛亮縛將過來,好讓劉備霸王硬上弓。後來又要去屋後放一把火,看諸葛亮他還高臥裝睡!
張飛這種粗線條的蠻夫,只知道求多求快,恨不能立即便讓諸葛亮從了劉備,成為袍下之臣。然而,對兩個當事人來說,彷彿是在談一場戀愛,以得到之前的追逐過程最有妙味。本世紀初,中國一個女生組合 曾唱過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