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通河貫穿長春市區,草木蔥蘢,游魚如梭,是一代又一代長春人心目中最溫柔的母親河,現在每座橋上守著國民黨的兵,可出不可入。下了橋,在兩軍對峙的中間,形成一條三、四公里寬的中空地帶,中空地帶上屍體一望無際。
到了炎熱的七月,城內街上已經有棄屍。眼睛發出血紅的兇光、瘦骨嶙峋的成群野狗圍過來撕爛了屍體,然後這些野狗再被飢餓的人吃掉。
於祺元是《長春地方誌》的編撰委員,圍城的時候只有十六歲,每天走路穿過地質宮的一片野地到學校去。野地上長了很高的雜草。夏天了,他開始聞到氣味。忍不住跟著氣味走進草堆裡,撥開一看,很多屍體,正在腐爛中。有一天,也是在這片市中心的野地裡,遠遠看見有什麼東西在地上動。走近了,他所看見的,令他此生難忘。
那是被丟棄的赤裸裸的嬰兒,因為飢餓,嬰兒的直腸從肛門拖拉在體外,一大塊;還沒死,嬰兒像蟲一樣在地上微弱地蠕動,已經不會哭了。
“什麼母愛呀,”他說,“人到了極限的時候,是沒這種東西的。眼淚都沒有了。”
國軍先是空運糧食,共軍打下了機場之後,飛機不能降落,於是開始空投,用降落傘綁著成袋的大米,可是降落傘給風一吹,就吹到共軍那邊去了。
“後來,國軍就開始不用傘了,因為解放軍用高射炮射他們,飛機就從很高的地方,直接把東西丟下來,還丟過一整條殺好的豬!可是丟下來的東西,砸爛房子,也砸死人。”
“你也撿過東西嗎?”我問他。
“有啊,撿過一大袋豆子。趕快拖回家,”他說,“那時,守長春的國軍部隊與部隊之間,都會為了搶空投下來的糧食真槍真火對拚起來呢。後來規定說,空投物資要先上繳,然後分配,於是就有部隊,知道要空投了,先把柴都燒好了、大鍋水都煮開了,空投一下來,立即下鍋煮飯。等到人家來檢查了,他兩手一攤,說,看吧,米都成飯了,要怎樣啊?”
於祺元出生那年,滿州國建國,父親做了溥儀的大臣,少年時期過著不知愁苦的生活,圍城的悲慘,在他記憶中因而特別難以磨滅。
“圍城開始時,大家都還有些存糧,但是誰也沒想到要存那麼久啊,沒想到要半年,所以原來的存糧很快就吃光了。城裡的人,殺了貓狗老鼠之後,殺馬來吃。馬吃光了,把柏油路的瀝青給刨掉,設法種地,八月種下去,也來不及等收成啊。吃樹皮、吃草,我是吃過酒……的,造酒用的……,一塊一塊就像磚似的。酒……也沒了,就吃酒糟,幹醬似的,紅紅的。”
“酒糟怎麼吃?”
“你把酒糟拿來,用水反覆沖洗,把黏乎乎那些東西都沖洗掉,就剩一點幹物質,到太陽底曬,曬乾了以後,就像蕎麥皮似的,然後把它磨碎了,加點水,就這麼吃。”
有一片黃昏的陽光照射進來,使房間突然籠罩在一種暖色裡,於老先生不管說什麼,都有一個平靜的語調,好像,這世界,真的看得多了。
我問他,“那麼——人,吃人嗎?”
他說,那還用說嗎?
他記得,一個房子裡,人都死光了,最後一個上吊自盡。當時也聽見過人說,老婆婆,把死了的丈夫的腿割下一塊來煮。
一九四八年九月九日,林彪等人給毛澤東發了一個長春的現場報告:
……飢餓情況愈來愈嚴重,饑民便乘夜或與(於)白晝大批蜂擁而出,經我趕回後,群集於敵我警戒線之中間地帶,由此餓斃者甚多,僅城東八里堡一帶,死亡即約兩千……
……不讓饑民出城,已經出來者要堵回去,這對饑民對部隊戰士,都是很費解的。饑民們對我會表不滿,怨言特多說,“八路見死不救。”他們成群跪在我哨兵面前央求放行,有的將嬰兒小孩丟了就跑,有的持繩在我崗哨前上吊。
十月十七日,長春城內守軍六十軍的兩萬六千人繳械。
十月十九日,在抗戰中贏得“天下第一軍”美名的新三十八師、新七軍及其它部隊,總共三萬九千名國軍官兵,成為俘虜;所有的美式裝備和美援物資,全部轉給解放軍。
守城的國軍,是滇軍六十軍,曾經在臺兒莊浴血抗日、奮不顧身;是第七軍,曾經在印緬的槍林彈雨中與英美盟軍並肩作戰蜚聲國際,全都在長春圍城中覆滅。
東北戰役的五十二天之中,四十七萬國軍在東北“全殲”。
十一月三日,中共中央發出對共軍前線官兵的賀電:
……熱烈慶祝你們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