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皇冠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皇冠本身帶來的政治意義。
就好似,漢朝光武帝贈送了日本一個小國倭奴國金印,這個小國國主拿著這個金印,在四周的小國面前顯擺,顯得高人一等,四周的小國也是被鎮住了。因為這是大國贈送的,權威在上。
同樣一個小國,贈送了天朝一些禮物,天朝也總是向後代顯擺,這是四夷臣服的表現。
一個小小的皇冠,不僅僅是器物,更是代表著對南宋的認同,低頭。
遼國使者問道:“我皇曾經讓銀匠打造皇冠,只是人心難測,不知這個皇冠中是否摻假,偷了金子?此時在座各位高士滿座,不知可有辦法,測驗出其中是否摻假!”
趙樸心中道:又是一個阿基米德問題,這個問題倒是簡單了很多。在二十一世紀,只要是五年級小朋友都會知道。只可惜在大宋,重視經史詩詞,輕視格物之道,還真的沒有一個人能回答出來!“
“不如破開皇冠,自然能檢視出是否摻假!”一個大臣說著。
只是立刻間,這個大臣感到不對勁,四周的臣子們也都是以鄙視的眼光看著他。
這個臣子立時臉紅,發覺他犯錯了,犯下了大錯誤。
這個皇冠是遼國送來的禮物,將禮物毀掉,尤其是在朝堂上,在眾目睽睽之下毀掉,這可是大不敬!
後世的史料會寫道:“西遼使者,二問於宋朝諸臣,測皇冠是否摻假,群臣不得知,唯有毀皇冠以辨真假,群臣無能!可憐!可憐!可憐!”
立時間在場的大臣們有些捉瞎,若是論及詩詞歌舞,論及經史,在場個個都是能手,只是論及物理、數學等相關知識,在場都不行。正所謂奇技淫巧,玩玩可以,可是沉迷其中,就有些不務正業了。
看著在場的大臣,那副苦思冥想的樣子,趙樸也著急了,有種赤膊上陣,親自解決這個問題的衝動,只是最後還是忍住了。
皇上必須穩住釣魚臺,赤膊上陣即便是贏了,也等於是輸了。
良久之後,還是沒有答案。
遼國使者道:“既然回答不出來,那我就問第三個問題?”
“且慢?”這時,李綱開口了。
遼國使者道:“莫非右相能回答出這個問題!”
“《師說》: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三人行必有我師,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此而已。我等朝臣,精於治國之道,精於琴棋書畫,精於詩詞歌賦,精於聖人之學。至於這類小道,我等不知!”李綱道,”我等不知,但是隻要隨便一個銀匠就知曉!”
在場的大臣紛紛點頭,不得不說,這些話都說到了心坎上。
這個遼軍使者有些難為人,專門在在場士大夫不擅長的領域,進行詢問。
“陛下,請讓一首飾店工匠,出手,便可辨別真偽?”
趙樸道:“准奏!”
不久之後,一個首飾店工匠上殿了。
這個首飾工匠第一次上殿,有些害怕,說話也有些不利索。只是本事真的了得,這個困擾了大臣們的問題,只是分分秒秒就解決了。
也證明了韓愈所說,術業有專攻,不入一門行業,不知其精髓!
ps:第二更在11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