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新兵心中種種怨念都消失了。
在方陣的最前方,是王彥、王守義。李破軍三人。他們三人,是八字軍的三位最高領導人,不過他們沒有享受到將軍的待遇,而是像一般士兵那樣,抬著長槍,站立在前方,儘管手臂痠麻,臉上滴下了汗珠,可還是堅持著。
為將者何以服眾?同甘共苦!
煎熬在繼續,不過熬著熬著,總算是熬到了最後。
趙樸搖了搖頭,很是不滿意。
到了最後,只有不足千人做到了不動如山,多數的人都是身體打起了擺子,手臂更是搖晃了起來,長槍握得不穩!不過,趙樸也沒有太過苛求,而是牢牢記住了,那群不足一千計程車兵。
“他們是好苗子,是做火槍手的好苗子!”
…………
接著又是考核“林”,這講究的是陣法,意思是指交戰時,要保持山林一般穩固的陣型,只要陣型不亂,就立於不敗之地。若是陣型亂了,很容易被敵人擊潰。
往往是初始住陣法穩定,可是隨著鐵騎的出擊,士兵們戰鬥意志衰弱,陣法也會奔潰。或是開始陣法穩定,好似山林,可是隨著勝利擊潰敵人,往往是容易陣型大亂,這時若是一股伏兵出擊而來,往往是打敗而走。
而宋金交戰時,金軍遇到弱小的敵人時,用鐵騎衝擊,沖垮敵人的陣型;遇到強大的敵人,則是假裝敗退,引得敵人追擊,陣型大亂時,再殺一個回馬槍,一舉大敗敵人。
兩種模式,看起來很簡單,卻屢試不爽,屢屢擊敗宋軍。
因而“林”很重要。
若說“林”講究的是防禦,好似山林一般,牢不可破;那“火”考核的是進攻能力,破陣能力,以較快的速度破陣,或是引誘敵人露出破綻,從而分割包圍敵人,將敵人殲滅。
《孫子兵法》中“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前者講述的是練兵之道,後兩者講究的是戰鬥之道。
後兩項考核,已經涉及到了實戰演習。
實戰演習,是為了檢查訓練成果,一切繁雜的程式都省略了,只是分為四項,十二人一組的小隊對決,六十人的中隊對決,三百人的大隊對決,三千多人營之間對決。為的是決出王彥,王守義,李破軍三人所各自營的強弱。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平時間,關係挺好的三人,此時面色緊張的對決在了一起。只求勝利,若是敗了,一切都是枉然。若是連續四場都是倒數第一,那這位營指揮使也不必當了,丟不起那個人。
“陛下,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王舞月提醒道。
趙樸點點頭道:“是該培養尚武之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