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中似乎也“光榮”了。
至於戰鬥的具體經過,如何被金軍打的落花流水如何最後犧牲,一切都是一筆帶過,或是含糊其詞。
沒辦法,靖康恥,太恥辱了。對待恥辱,世人都是選擇性的遺忘,將真實的歷史掩飾而去,留下的是虛假,甚至是荒唐的歷史。
歷史書上,寫到泥馬渡康王,可是卻沒有寫到康王掘開黃河大壩,阻止金軍鐵騎,於是淹死了無數百姓,黃河為之改道,流入淮水。此舉,堪比後世的蔣委員長,掘開黃河大壩,形成黃泛區。
史書記載趙構,能拉動一石五斗(約二百斤)力的弓,典型的大力士,一個勇猛的武將。可是實際上,他一點也不勇猛,沒有上陣殺敵,反倒是逃跑將軍,一路南逃,在逃到揚州時,正在與某某女子圈圈叉叉,結果金軍入城了,嚇得不舉,變成了陽痿。
還有歷史上寫到,岳飛北伐的口號是“直搗黃龍,迎回二聖“。為何是“二聖”,不是“二帝”。因為黃河清,聖人出,在宋徽宗當皇帝的時代,黃河水清了,按照迷信的說法,就是聖人出世了。可是這位聖人帶著大宋走向了滅亡。
宋欽宗、宋徽宗二人膽小怕死,想要學李煜那般主動投降,保全性命,於是出了城,向金軍獻上降表。可是歷史書上卻說,二聖大義,為了免去汴梁大屠殺的發生,於是捨己為人,效法佛祖割肉喂鷹,捨身到金營。
歷史是真實的,歷史書卻是虛假的。
就這樣,趙樸一邊學習者,一邊跟誰大軍繼續前進,
公元1126年(北宋靖康元年,金天會四年)五月,北宋朝廷再次組織軍隊救援太原,种師中由河北井陘西進,另外兩員大將,姚古和張灝分別從長治和汾州北上,三軍互為犄角,共解太原之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