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技術流失,而明朝時,雖然有所恢復,但是遠遠沒有達到巔峰。
而宋代,中國社會經濟高速發展,海外貿易也隨之步入高峰,福建與廣州成為海船建造中心,福州、興化、泉州、漳州設有官船廠,宋元佑二年(1087年)在泉州設定市舶司,從南宋開始,遠離戰火的泉州逐漸超過明州和廣州,成為中國最大的港口。有關福建帆船特性的記載逐漸多了起來,“南方木性與水相宜,故海舟以福建為上,廣東西船次之,溫明州船又次之。”
一般來說,有1料=1石=92。5斤
而此時,已經可以製造出五千料,甚至是上萬料的大船。
只是船並非是越大越好,船大了,動力系統也是問題。此時海上的動力,主要是硬帆、旋轉櫓。動力裝置極為原始,太大的船體,會導致運動不便。此時最適合的就是兩千料的大船。除非發明了蒸汽機,不然五千料,上萬料的大船,將美觀而不實用。
可以說,宋朝的造船技術,是中國古代巔峰時期。
明朝能造出寶船,宋朝也能。明朝能組建起鄭和那樣龐大的艦隊,趙樸也有信心組建同等數量,甚至是超過的艦隊。
這一切,都是營造海軍的基礎。
只是在泉州等地,雖然有官營的造船廠,但是也更多的是服務於民間航運,或是水軍的補充。對於造船廠的重視,遠遠沒有達到戰略高度。此外,這些造船廠,太分散了,實力鬆散,處於各種為戰的局面。
將李綱貶到泉州,為的就是將這些造船廠組合起來,形成“船業托拉斯”,可以生產大規模,高質量的海船,支援對金軍遼東作戰,將要組建聯合艦隊。
而李綱做到很好,基本達到要求。
“只要三個月後,等待我進攻的機會就來了!”
趙樸心中有些欣慰。
僅僅不到一年的時間,就組建了一隻強大的海軍,在後世看來是不可思議的。
可是偏偏成功了。
趙樸有些感慨,宋朝的造船技術太強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