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甘苦。他特地規定,只准上級請下級吃飯,不準下級請上級吃飯,只准上級給下級送禮,不準下級給上級送禮。
馮玉祥對下級軍官都很熟,不但能叫出他們的大名,而且記得很多人的小名。他常常與士兵打成一片,毫無大官的架子。就在擔任陸軍檢閱使時,他曾親自給一個得敗血病計程車兵獻過血,這在近、現代軍閥中恐怕是絕無僅有的。馮玉祥要求部隊要愛護老百姓,他讓士兵左臂都佩戴著“不擾民,真愛民,誓死救國”的白布藍字袖章,要求官兵把老百姓看成自己的父母兄弟鄉鄰親戚。
他還親自編了《愛百姓歌》,要部隊廣泛傳唱。對於害民、擾民的官兵,他的處罰相當嚴厲。馮軍中曾發生過一個連長強迫老百姓換馬,和一個士兵吃老百姓西瓜不給錢的事,結果那連長和士兵均被槍決。有一次,馮軍行軍途經懷柔和密雲,道兩旁都是綴滿鮮紅大棗的棗樹,整整三個旅開了過去,也沒有人去採摘棗子,樹上仍然果實累累。馮玉祥把軍隊訓練看得極為重要,他始終如一日地抓教育訓練,並且不斷改進訓練方法和提高訓練水平。
1917年7月他率第十六混成旅進駐常德,有了兩年能正規地系統地訓練部隊的時間。他組織了教導隊培養幹部,成立官佐體操團提高技術水平,經常組織閱兵和行軍;組織官兵學習文化、政治等知識。1922年10月他出任陸軍檢閱使後,又有了兩年訓練部隊的時間。他在辦教導隊的基礎上又辦了高階教導團,對以前教導隊畢業的人員再作培訓。此外,還辦了學生團和電學傳習所等。馮玉祥還是基督教徒,故又有“基督將軍”之稱。
對於馮玉祥,杜海生自認,還是比較欣賞的,故而,也並不像剛才對王家烈那樣的態度,不冷不熱,不親不近,反而顯的更加親切……
第四百一十五章 再次佈局!
馮玉祥當初背叛吳佩孚,按照杜海生的理解,便是道不同不相為謀,畢竟馮玉祥以治軍聞名民國其他軍閥派系,軍隊中很少出現破壞紀律,傷風敗俗的事情,這一點倒很像後來的共產國際領導下的革命軍隊,曾經反,共又親共,曾經聯蔣又反蔣,最後在中原大會戰中全部瓦解,餘部被老蔣所收編。
但不可否認,馮玉祥以及所屬的部隊在民國軍閥派系爭奪激烈的氛圍中,能夠生存,繼而超越吳佩孚當初的成就,成為民國最為強大的一個地方軍閥,手中所掌握的軍隊更是達到了驚人的五十多個軍的番號,杜海生對於馮玉祥,還是十分敬佩的。
而馮玉祥的平民本色,在剛才的一番對話中也體現的淋漓精緻,即便是手中權力軍隊足夠可以和老蔣手中的正規軍相抗衡,但說起話來仍舊客客氣氣,沒有絲毫的架子,倒是讓人親近了不少,杜海生暗自點點頭,心中感嘆,這樣的人才配在這個紛亂的民國爭得一片天下,那王家烈,說到底也不過是一條想咬主人,卻礙於主人給他食物不敢下嘴,偶爾犬吠兩聲的狗罷了。這樣的人,若是賣給他軍火武器還成,若是談交情,跟這樣的讓人,卻是沒有任何交情可言。
對於生意,杜海生現在是來者不拒,無論什麼樣的人,只要能出得了價錢買他手中的軍火武器,他就會賣,但若是談交情,還是要看對方的人品,人品差了,又有什麼交情可言,對於那種表面上親親我我,暗地裡兩面三刀的傢伙,他自然也是不屑。
更何況是在民國這一畝三分地,有錢是爹,有軍火武器的便是爺,你有軍隊,有權利,有錢,但沒有軍火武器,也只能當一個土財主,甚至連山大王都做不成,王家烈很顯然是缺軍火武器,而貴州本地,又是窮山僻壤,只靠著老蔣給他的那一點救濟,根本不會起多大的作用。
而馮玉祥,此人不但擅長帶兵,且頗有生財之道,故而,他手中根本不缺金銀,總而言之,今天來的這些軍閥,除了薛嶽,孫傳芳,吳佩孚,唐生智,其他人都是杜海生在今後要合作的物件,他並不擔心將自己的軍火武器交給他們會發生其他的事情,即便是他們有野心也無所謂,畢竟,最為先進的軍火武器,他會首先裝備鐵血軍團,而後將淘汰下來的轉賣給他們,這樣以來,始終對他們保持武器效能殺傷力各種方面的優勢,即便想要翻天,也無奈神通不夠。
不過,杜海生還是眼中一掃眾人,隨即暗自想到,莫非,今天來的只有這幾個軍閥麼?
若是這樣,只怕自己的影響力還是不夠啊,想要讓自己的軍火武器暢銷,必須有強大的購買力的人出現,而這些人無疑是各地的地方軍閥!
民國大大小小的軍閥,包括依附在大軍閥下邊的那些小軍閥,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