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應把朱德介紹到川軍的步兵標裡去:“不過,你最好改個名字?”
從這時候起,朱德就改掉了“朱建德”名字,而以“朱德”兩字報名當兵,並把自己的籍貫改成雲南省臨安府(今建水)蒙自縣。因為這一個變故,後來有許多人都以為朱德是雲南人。
在新軍裡,由於朱德的文化程度高,又上過體育學堂,有強健的身體,在入伍後的基礎訓練中,就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很快就擔任了隊(相當於連)部司書(文書)。
但是,朱德在司書這個職位上只幹了20多天,七十四標標統(相當於團長)羅佩金就主動保薦朱德到陸軍講武堂受訓。步兵標和講武堂雖然只有一牆之隔,但朱德仍然為能進講武堂受訓而慶幸。一有機會,朱德就去觀看講武堂學員的訓練。
一天,羅佩金把朱德叫到跟前,上下掃了幾眼,虎聲虎氣地說:“講武堂又要招考新生了,本標統有意保薦你赴考,怎麼樣?” 朱德一聽,喜從天降,連忙抬手向羅佩金敬一個禮。
各項考試都進行得很順利。這一次,朱德在報名表上填的是雲南臨安府蒙自縣人,而不是四川人。不過,口試時,主考官覺察他說話有四川口音。這時,朱德巧妙地回答:“我家祖父居守蒙自老業,家父久在四川做官,我自幼隨父,所以是四川口音。”於是,朱德很順利地被錄取了。這年,他終於走進雲南陸軍講武堂的大門。後來,朱德在回憶時說:“我的志願總是想做個軍人,而這個講武堂恐怕是當時中國最進步、最新式的了。它收學生很嚴格,我竟被錄取,因此感到非常高興。”
落第後冒籍報考而後來險些被講武堂除名(2)
雲南陸軍講武堂坐落在昆明承華圃,東臨翠湖,這裡原是明洪武年間沐國公沐英練兵的舊址。講武堂監督(後任總辦)李根源和教官方聲濤、趙康時、李烈鈞、羅佩金、唐繼堯、劉祖武、顧品珍、張開儒等都是日本士官學校的畢業生,其中大多數人在日本留學期間參加了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擁護孫中山提出的革命主張,懷有強烈的反清情緒。
講武堂分甲、乙、丙3個班,又分為步、騎、炮、工4個兵科,計有學生400餘人。朱德作為丙班步兵科的學生開始了緊張的軍事訓練生涯。
講武堂的學習生活是緊張的,每天上課6個小時,下操2個小時,只有星期日才可稍作休息。由於朱德經歷過一段士兵的生活,於是很快就適應了這裡的環境。
在課堂上,他認真學習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在訓練場,他努力掌握每一個動作要領。很快,他的成績在全班名列前茅,受到同學們的敬佩和教官的讚揚。
日後,朱德在回憶時說:“這時候我學習得很舒服,又沒有什麼掛慮,家嘛離得老遠。也沒有親戚朋友,這可以說是一個特別專心學習的時期。”他的同班同學楊如軒回憶:“朱總在講武堂時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刻苦好學,哪怕休息時間,他都用來看書或鍛鍊。”
朱德指揮隊伍時,動作乾淨利索,喊口令時聲音洪亮,為全校之冠。每當遇到外國領事到講武堂來參觀,總辦李根源總是從學生中指令朱德和朱培德兩人出來指揮,同學們一時稱他們為“模範二朱”。
有一天,李根源在操場看到朱德的訓練動作做得準確、利落,心中感到由衷高興。當即向朱德所在隊的隊長顧品珍誇獎起朱德。而顧品珍對此並不以為然,並向李根源述說了朱德冒籍進入講武堂的事情。
原來,顧品珍在上課時經常體罰學生,引起學生們的反感。可是誰也不敢得罪顧品珍。為此,朱德帶頭向顧品珍提出反對體罰的意見,弄得顧品珍十分尷尬。後來,顧品珍察覺到朱德冒籍的事。於是,伺機報復朱德,建議將他除名。
朱德知道冒充雲南籍貫的事已經瞞不過去了,就把自己同敬鎔一起相約投考講武堂,立志以軍事救國,怕家庭阻攔,隻身出走,憑藉朋友湊給的微薄盤纏,千里跋涉,步行到昆明,第一次報考未被錄取的原委,詳詳細細地在李根源面前敘說了一遍。聽著聽著,李根源被打動了。
李根源和顧品珍是日本士官學校的同學,深知其剛愎自負、氣度狹隘。於是,他心平氣和地對顧品珍說,朱德有志於救國,不遠千里投考講武堂,實為可貴。像他這樣朝氣勃勃的有志青年正是講武堂需要培養的人才。同時,李根源還主張對朱德冒籍一事更改過來即可,不必再追究。在李根源的勸說下,顧品珍恍然有所悟,怒氣漸消。後來,朱德回憶說,從此顧品珍改變了對他的態度。
在資產階級民主思想的影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