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女人沒有生養過並不是亂猜的。
“娘!你在船頭看什麼呢?回來吃飯呀!”船艙中傳來一個男孩子鵝公喉似的呼叫聲。
“噢,來了。我看這個風水地面沒有什麼問題了。”那個女人答應一聲,又東張西望片刻,轉身回船去了。
“看,你這狗眼,看人真差呀!人家都是十幾歲男孩子的母親了,你還胡說說她沒生過,你的什麼眼力?真是太差了,哈哈。”劉倚玉得意洋洋,伸出手指不斷地戳點徐風儀的額頭。
“這不可能,我一定要搞清楚!”明明自己的判斷是對,但現實卻跟他開玩笑似的,給他相反的答案。目瞪口呆的徐風儀表示很不服氣,他決心搞清楚這是怎麼回事。他跟劉倚玉卯上勁了,就吩咐船家跟蹤那條糧船。
更讓徐風儀沒想到的是,那個叫母親回艙吃飯的男孩伸出頭來警惕地向船周張望了一下,這個男孩子居然是小麻葉。徐風儀覺得事情越來越有意思了。那個被小麻葉喚作孃的女人才三十四、五歲,而小麻葉已二十幾歲了,難道這女人十多歲就生下小麻葉?這是一對怎樣的母子關係呀?徐風儀好奇心頓起,他也想查一下小麻葉母子來到這太湖想幹什麼?
“他們好象要去湖心寨呀。”船家上前向徐風儀請示道,“湖心寨近日聽說被倭寇佔領了,兩位要不要去湖心寨?去哪裡不安全,有生命危險呀!要去湖心寨你得給我二十兩銀子。”船家跟徐風儀討價還價起來。
“去吧,靠近湖心寨時,把船駛入蘆葦蕩裡,別給倭寇看見我們就行。”徐風儀又給船家二十兩銀子,叫船家載他去湖心寨。
倭寇在太湖建築的湖心寨建成時日無多,建成後便對當地漁民開放了,平常除了運送柴米的專屬人員到此交易外,還特許一些商人進入這裡做買賣。徐風儀和劉倚玉偷偷摸摸潛進湖心寨,當然,他們這樣小心行事是為了以防萬一,其實他們若以商人的身份直接進入湖心寨也不會遭到刁難。兩人順著主幹路一直往裡走,每個岔路口都有全副武裝的倭寇把守,端刀對進寨的行人盤問,符合他們的要求才允許透過。兩人順著主幹路向前走,也不用擔心走錯道。順著能走的路走,一直綿伸向裡。劉倚玉第一次見到這麼多稀奇古怪的倭人風格建築,左瞧瞧右看看,到處透著新鮮。
城裡到處都是三四層高的漆上硃紅色的木樓,上有露臺,許多奇裝異服的倭人眷屬站在閣樓向外探看。漁民看倭寇透著新鮮,而倭寇看著衣衫襤褸,光著腳丫子打漁的漁民亦覺著猶如來到原始部落,好奇心絲毫不弱於本地漁民。
徐風儀和劉倚玉進入湖心寨時,許多倭寇和當地漁民混在一起交易,漁民用魚蝦蟹鱉跟倭寇交易糧米布匹之類的日用品。市場內不斷髮出一片嗡嗡作響的噓聲。原來倭寇在搶劫時雖然兇狠,但遇上不能搶的,或者是他們不屑搶的日用百貨,比如說魚蝦蟹鱉、米麵醬油之類,也和當地人公平交易。這湖心寨便成了倭寇和當地漁民的交易場所。
徐風儀和劉倚玉進入湖心寨交易場內之後,也不用躲躲閃閃,畢竟倭寇也要吃飯做生意,也不是和所有人為敵的。倭寇只與大明官府和官兵為敵,對於一般老百姓,他們能拉攏則拉攏,不能拉攏就敬而遠之,他們不會蠢到跟大明所有老百姓為敵的地步。這些跟倭寇做交易的漁民,就是江南都督萬表稱之為“順逆不分”的小市民。這些小市民也不懂得什麼大義,跟倭寇做交易純粹是為混口飯吃,只要倭寇不危及他的生命安全,他們樂於與倭寇同塵和光。徐風儀和劉倚玉混入這夥漁民中間,由於徐風儀平素很是注重著裝,儀表堂堂,總是一副仙風道骨,世外高人的模樣。畢竟他是自幼飽讀詩書,文武雙修,舉止間時不時流露出讀書人的斯文樣。又帶著徽州商人的豪放不羈,剛毅果敢的神情,一身秀才道視袍打扮,顯得精神奕奕,神采飛揚。這徐風儀和劉倚玉兩人一出現在湖心寨漁民之間,便如鶴立雞群,分外扎眼。
但湖心寨也不是一片祥和之色,也有反抗倭寇進入太湖的烈性漢子。據說當日就抓有一個跟倭寇作對的江湖好漢,已綁在湖心寨市場內示眾云云。有些喜看熱鬧的太湖漁民也夾在喧鬧奔走的人流中,嚷著說去觀刑哩。徐風儀抬眼看到左前方湖心寨的門樓下,數名持刀護衛守護著一箇中年倭女,這個倭女正是被小麻葉喚作孃親那個婦女。
給中年倭女作護衛的竟然也有幾個黃面孔的大明人,中年倭女身側就有個黃臉的漢人正在跟她嘀咕,象說耳語一樣。徐風儀忙運起天通耳術,想聽聽那個黃臉漢子對那倭女說些什麼。只聽那黃臉漢子一通嘰裡呱啦的倭話,徐風儀雖耳朵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