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繼芳帶兵浩浩蕩蕩前進,不出一里,遙見一座倭營安扎在臺州南城下。鄒繼芳大聲向眾將道:“你們都看吧?賊營人馬看似兇猛精悍,但人數不多,想必皆是烏合之眾,非我百戰雄師的對手!我軍訓練有素,擅長攻堅。蒙古鐵騎也敗在我大明鐵軍之下,何況倭寇?此去一經交戰,勢必令賊喪膽。本將今日不要命了,帶頭衝鋒!你等求功名、叨重賞,就在此刻!可舍性命,隨本將去來!”眾軍兵暴雷也似的答應了一聲:“衝啦!衝啦!殺倭子啦!殺倭子啦!”一個個如流星掣電,飛奔賊營。
這是明朝正規軍第一次發動千人以上的大部隊向倭寇的小營寨衝鋒掃蕩;這是明朝正規軍第一次豪邁、倔強,充滿激情、浪漫情懷的衝鋒;這是明朝正規軍第一次藐視倭寇、全不把倭寇放在眼內的一次衝鋒;這是明朝正規軍第一次認為必勝無疑的衝鋒!
鄒繼芳衝擊的賊營正是倭酋江頭羽根的營寨。官兵在臺州南城出沒的情況,早有作為前沿崗哨的探子倭寇及時把情報傳報倭營之中,也就是說明軍一舉一動,倭酋江頭羽根瞭如指掌。敵眾我寡,江頭羽根也不敢主動出擊,只是如履薄冰、惶恐不安地憋著一股氣堅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江頭羽根沒了料到鄒繼芳居然對他的營寨發動衝鋒掃蕩?待他覺得鄒繼芳玩真時,對手的兵馬已到了營門,二千官兵齊聲發出震耳欲聾的怒吼:“殺倭寇!”一齊撼營殺入。
倭寇也不是油燈的燈。江頭羽根所部是日本九州來的薩摩人,真正的悍倭。他們的紀律、軍法也許不如官兵,平日夕飲酒吃肉,硬奪弱小部下的財物東西,以為快樂。是一群非常粗暴無禮的、混帳的、可惡的強盜。但這夥強盜有條不成文的規矩,就是團體利益不容侵犯,誰侵犯團體利益就得剖腹自殺。那個薩摩強盜被大家認為侵犯了團體利益,他就不解釋剖腹自殺。現在明軍驟然而至衝擊薩摩營,那代表藐視全體薩摩武士!為了維護武士的尊嚴,以江頭羽根為首的薩摩武士表示即使全員玉碎,也要堅守陣地不退!
江頭羽根率領三百多個薩摩武士與二千餘大明官兵在狹窄的街巷裡,展開殘酷無比的肉搏戰。初時,倭寇還未作好準備,不意官軍如風雨驟至,只得勉強迎敵。三兩回合之後,薩摩武士接二連三馳援,前仆後繼,無畏對手大軍如林而來。稍後倭營中的太鼓擂響,各營俱來救應,終於頂住大明官兵的衝鋒。由於街巷狹窄,官兵的大部隊衝鋒並不起作用,反被倭寇小股人馬遏制、牽制住動彈不得。
官兵見倭寇人少,一齊圍裹了來,陡聽得一聲太鼓擂響,即見一倭酋領兵,倭寇如推山倒壁,風馳而來,其兵勢甚猛,勢不可擋。眾官兵一見,心上反而慌亂起來。幸好見來兵基少,復勉強繼續向前衝殺。
這是一個非常奇怪的戰鬥場景。雙方人馬只有一部分在前頭街巷中搏殺,擠不上的人只能在後面吶喊助威。但兩軍的助威方式卻是迥然不同。
明軍大聲喧譁,光喊兄弟兄們,衝啦!奮勇當先者固然無數,站前沿陣地後面沒法參與戰鬥的人員,只能吼幾聲:殺呀!殺呀!殺呀!助威鼓舞而已。
而薩摩武士助威方式卻是由一群欲參加戰鬥卻又擠不上去的武士和著太鼓,跳著太鼓舞,唱著大和歌曲助威!節拍,咚咚咚鏘!咚咚咚鏘!咚咚咚鏘!薩摩武士們也和著節拍,擺左手,擺左手;扭頭扭腰,跺腳,頓足……吭喲,吭喲,吭喲,嗨!衝啦!殺啦!嗨!
這真是富有娛樂精神了,這才是英雄出陣進行曲!這才是視死如歸的精神體現!這才是富有浪漫主義的衝鋒精神!
唱著歌去戰鬥,跳著舞去戰鬥啊!在哪個娛樂貧乏的年代,這種彷彿催眠一樣安慰戰士情緒的方式只有薩摩武士才有!
而大明官兵看著這一切卻感到無比古怪,甚至是覺得作嘔,嘲笑哪是群魔亂舞!
正戰間,薩摩武士越戰越勇。隨著太鼓一擂,倭刀同時劈下,勢同山嶽傾瀉般壓下來。刀如閃電從天而降;刀如閃電劈裂虛空;刀如閃電橫掃千軍!被腰斬的大明官兵到處都是,鮮血如煙火、如噴泉、如沸湯炸鍋……鬼哭狼嚎的淒厲慘叫聲響徹雲霄!
遭遇到頑強抵抗的大明官兵早已心慌,又見假倭如蟻蹙至,也不知倭寇有多少後續人馬,有多少接應,誰還肯捨命相殺?少數意志不夠堅定的大明官兵便開始動搖後退了。
三路人數不佔優勢的倭寇隨後開始反擊、追趕大明官兵。鄒繼芳自以為是,認為他的兵馬三倍於對手就可以摧枯拉朽一般摧毀對手,不料逼近城下,再也無法推進寸步。薩摩武士那種寧舍千軍,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