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01部分

金尼看見俞大猷大軍前來搦戰,也派出幾員得力干將出馬接戰,是為山童、江頭羽根、袁舞陽三人,各帶八百悍勇,試探官兵虛實。

胡宗憲不斷派出探子偵察眼下賊情。幾路探子流水的回來彙報道:“金尼這幾日四出攻城掠地,已拔台州江夏邑、永州鎮、烏雞港等多處村鎮,各差賊將鎮守;又於台州城外東南北三面,各安了三座營盤,第一營是為山童;第二營是為江頭羽根;第三營是為袁舞陽;三方策應,使我兵不能攻城;又於東南西北四個城頭,排開四路人馬,是為倭酋軍師卜老實、白成、龍白神奈與河內千里等幾個,約有四五千賊眾據守。倭寇目前聲勢甚是猖獗,傳言早晚去攻打杭州哩。”

胡宗憲綜合分析情報,暗暗點頭,對俞大猷道:“據此看來,這金尼可謂排程有方,非尋常草寇可比。咱們面對這樣恐怖的對手,不可輕敵大意。敬畏對手,尊重敵人,這才是保障自己立於不敗之地的最好辦法”說罷,邀請俞大猷到前沿陣地觀察敵情。

俞大猷、胡宗憲兩人帶了幾個侍衛走到台州城下,在倭寇弓箭手射不到的一處山坡停下。眼見明軍遭遇倭寇的先頭部隊,雙方列陣廝殺,槍來劍往,互有殺傷。俞大猷一邊關注、觀察賊形,一邊與胡宗憲計議,不斷下達作戰命令。

劉大眼帶著五十個兄弟正與倭寇先鋒山童打得難解難分。劉大眼排出一個錐形陣,前頭二十個是鎧甲鮮明的重灌槍兵,中間二十個是手持刀斧的盾牌手,最後面十人是弓弩手。前頭二十個槍兵手持一丈長槍,橫在面前,象只刺蝟張開身上肉刺,就算空有尖牙利爪的老虎遇上,也恐怕無從下手,看起來很強悍。槍兵挺槍出陣,長槍抵地一放,對手的騎兵就無能為了。不怕死的放馬撞上來,或者被後面同僚擠壓不得不撞上來,肯定是毫無例外地人仰馬翻。這時中間的刀斧手上前補上一刀,便可將滾落地上的騎兵結果,若是繞路走,後面的弓弩手放箭射殺。對付步兵,這錐形陣也很牛,便是立在一隅不動,你也衝不上去。錐形陣發動的時候,槍兵用槍刺殺步兵,對手的步兵只能步步後退。若是對手用弓箭反擊,中間的盾牌手就把盾牌護住槍兵,讓弓弩手跟對手對射弓箭。

俞大猷用這個錐形陣,南征北戰,與蒙古俺答騎兵爭鋒,未遑多讓;鎮壓恩平峒鄉少數民族反叛,所向披靡;在安南與不聽命天朝的藩王範子儀交戰時,把那強橫霸道的南蠻兵殺得對手望風而逃。錐形陣幫俞家軍屢建奇功,可以說從來沒有遇上過突破此陣的真正敵手。

不過,俞大猷在這台州遇上他生平少見的強敵。倭寇看起來象一夥遊兵散勇,隊伍幾乎不成陣形。但仔細一瞧,這夥烏合之眾混亂的陣勢卻顯出一種有序的形式。就是三個倭寇組成一隊,迂迴穿插,伺機間隙,給站在陣前陣後的明軍施予痛擊。這三個倭寇組隊出戰是這樣分工的,左右兩人保護中間那個倭寇,替中間那個倭寇招架對手攻過來的刀槍、弓箭,他們只負責防禦,幾乎不主動攻擊,把攻擊權交給中間那個倭寇,中間那個倭寇瘋狂進功,並不防禦。這就是倭寇赫赫有名“三才陣”。兩個負責防禦的倭寇把倭刀舞得密不透風,明軍的弓箭也射不進去,更別說槍矛了。左邊那個倭寇招架不住明軍的刀槍,右邊那個倭寇堵塞漏洞,接著格擋,總有一個架住對手的兵刃吧?中間那個不用防禦的倭寇,只管拼命殺人。

當敵我兩支隊伍人數接近時,明軍的錐形陣根本顯示不出優勢,也不佔優勢。長槍一旦被倭寇架住或砍斷,只能跟倭寇短兵相接,而明軍的短兵器又粗劣不堪,基本上跟倭刀一碰就斷。這樣一來,明軍屢破蒙古鐵騎的錐形陣可以說被倭寇徹底擊破了。明軍幾乎等於用血肉之躺承接倭寇那削鐵如泥的倭刀,輸贏不言而喻。

只見幾十個倭寇格擋絞住明軍的槍矛,幾十個倭寇衝上來殺人;明軍的槍矛多是木柄,被倭刀一削便斷,失去長槍的槍兵,拿著半截木棍,在鋒利無匹的倭刀面前,何異空手掉臂?此時不逃,更待何時?槍兵回頭走,失去槍兵保護的刀斧手、弓弩手當然也槓不住了,跟著一齊後退。

劉大眼看著他的這一支隊伍死了十幾兄弟,只得掉頭跑到俞大猷面前請示道:“倭寇士氣高昂,兵器又利害,兄弟們頂不住了,是否讓兄弟們撤退一箭之地?”

“頂住,無論如何也要頂住!”俞大猷殺紅了眼,斷然拒絕劉劉大眼的撤退要求。

胡宗憲忽然對俞大猷拱手勸道:“讓他們先撤退吧!”他不等俞大猷同意,就信心十足對劉大眼下令道:“你帶著你的部下,並通知鄰近的部隊,故意向倭寇示弱,望後撤,把這一支倭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