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的一聲,竹筒飛了起來,竄到明軍陣中,如煙火盛開。煙火到處,黃光遍地。無數指頭大小的鵝卵石都象飛蝗一樣亂跳起來,其中還夾雜些鐵釘,隨石塊在空中炸開,雨點般嚮明軍打下來。亂石飛釘把無數明軍打得鬼哭狼嚎,兼昏頭轉向。等眾人定下神來,金尼等倭寇已是形影全無。
俞大猷回頭向身邊一個侍衛問道:“那些賊說什麼救人要緊?救什麼人?”
第四十七章 金尼劫獄
俞大猷回頭向身邊一個侍衛問道:“那些賊說什麼救人要緊?他們救什麼人呢?”
有兵士聞言回話道:“那些賊人好象說,救軍師卜先生呀?”
徐鳳儀心裡明白金尼救的人是卜老實,也希望金尼一戰功成,把她的同伴救出去。他雖然恨倭寇,卻對金尼等迫不得已造反的亂民流寇寄予無限同情。如果能選擇,他會避免跟金尼這些假倭作戰,而儘量去找真倭決戰。這時他雖然曉得金尼的去向,卻故意裝聾作啞,保持沉默。
俞大猷一拍腦門,似乎是恍然大悟的模樣,把腳一跺,又迅速下達作戰指令;“不好,倭寇劫獄來了,難怪他們故佈疑陣,分散我們的注意力。看來大牢裡關的人,肯定是倭寇的頭頭,是倭寇中舉足輕重的大人物,不能讓倭寇奸謀得逞。傳我將令,全體馳援台州牢城。”
徐鳳儀看見俞大猷思維敏捷,飛揚勇決,又心如細發,確實是個難得的帥才。只要假以時日,此人在驅逐倭寇方面必成大事。
雖說兵貴神速,但古時傳令兵倚靠步行或騎馬把口令傳到各部,各部接令後,奔赴、穿插到預定目的地,也要一時三刻才能辦到。在這黑黝黝的夜間,緊急行軍馳援同僚。增援部隊人多不見得是好事,亂糟糟的反而礙手礙腳。兵貴在精,而不在多。俞大猷調動幾千官兵穿街過巷,遇到不少麻煩事,有些部隊鑽入死衚衕,有些部隊在狹窄街道迎頭趕上別的兄弟部隊,充街塞巷,擠作一團,輾轉不靈。
而金尼等二十多武林高手闖入台州城,人數雖然少點,但妙在機動靈活。依靠夜幕掩護,聲東擊西,給大明官兵制造不少麻煩。船小好掉頭,這支奇兵在臺州城神出鬼沒,把大明官兵弄得昏頭轉向。而滿地亂竄亂嚷的台州市民,也給大明官兵帶來衝擊,使他們無法穿插到位。更可恨是還是當地一些流氓地痞,居然趁火打劫,搶奪民財,又放火焚燒房屋,好象幫助、支援倭寇一樣,讓俞大猷等明軍將領十分鬱悶,搞不清楚台州城到底有多少倭寇攻了進來?
金尼帶著她的部下殺到台州監獄。獄頭王忠手上本來也掌管一百多個牢子,這些牢子一半下班回家休息,一半留在牢裡值班。這五十多個牢子,根本抵擋不住金尼這些武林高手的瘋狂進功。金尼大腿儘管受了箭傷,仍然是強悍無比,象母獅一樣兇猛撲到台州監獄前庭,風魔神妙劍一挑、二劈、三橫掃……頓時砍到幾個牢子。她那二十個同伴也招無虛發,一刀一個牢子,眨眼間放倒二三十個牢子。剩下的牢子見勢不妙,關上牢門,退守石牢。以為憑石牢堅固,可以拒金尼這些倭寇在監獄門外。
台州監獄貌似銅牆鐵壁,堅不可摧。犯人關了進去,沒有外援,休想出來。這貌似牢不可破的監獄,嚇唬一下尋常老百姓猶可,對付倭寇這種強悍的戰士,簡直是貽笑大方。
王忠閉上第一道木柵欄門,這道木柵欄門都是用臉盤一樣粗的雜木做成的,反鎖起來,又用木閂抗住,看起來很堅固,應該可以抵擋小毛賊了;第二道門是銅釘鐵皮門,用手指般厚的鐵片包裹做成的高強度防盜門,內用人腿大小的木閂合上。王忠自信這道門,除非他們自個兒開啟門迎客,否則,大門一關,神仙也別指望進來;前頭兩道門如此堅固,夠金尼等人傷腦筋了吧?不過王忠還不放心,再關上第三道門。第三道門是石門,象人腦袋大小厚度的石門,這道門重達數萬鈞,需用機關才能合上。
關上臺州監獄三道門後,王忠舒了口氣,自言自語道:“丫的,再見了,倭寇!老子把這三道門都關閉上了,我就不相信你這死倭寇能進來?就是你變成水,變成風,也休想進來騷擾大爺我。”他說到這裡,掃了一眼身邊那班篩子般發抖的牢子,安慰他們道。“放心吧,兄弟們,睡大覺去。倭寇就是請一班工匠來敲門,也得敲打十天半月才能進來呀!害怕什麼呀?喝酒去。”
那班牢子果然搬來酒罈,排開碗子,你一碗我一碗,推杯換盞,喝起酒來。一來他們確實是需要酒精安慰、定神、壯膽,二來他們也想當然地認為倭寇不可能進來。這麼嚴密的防守,除非倭寇變成風,或者從門隙中吹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