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1部分

胡宗憲與戚繼光論道切磋,發現戚繼光是個軍事天才。便推薦戚繼光到王忬軍中的浙江抗倭前線去歷煉一下。於是,戚繼光便帶著胡宗憲的推薦書,打算到王忬軍中做一段時間“實習生”。

抱著狠狠打擊倭寇的抗倭熱情,戚繼光踏上他的抗倭征途。

蒼茫大地,原野山丘高低起伏,灰濛濛的遠山好象龍蛇起舞,延綿曲折。寧波城外,隨著太陽西沉,時間和空間也象海水一樣驟然降至冰點。

冰冷的北風,侵涼切骨,幾乎凍裂石頭,卻阻不了戚繼光堅定不移南下的步伐。戚繼光心中正升起一股掃蕩東海群寇的壯志豪情,如爐膛通紅的抗倭怒火燃起戚繼光無限鬥志,讓置身在冰涼徹骨冬天中的他也感覺不到一絲寒意。

戚繼光緊握手中玄鐵鋼槍,駕的一聲長吁,駿馬如飛,踏破黑夜,踐碎積雪。

玄鐵鋼槍長一丈,通體為玄鐵所制,色如煤炭,槍頭塑成鎦金虎頭形,虎口吞刃,鋒銳無比,傳說可破數十重堅甲。槍頭下懸掛一縷紅纓,如美人飛揚的秀髮,揮舞迎風時顯得如龍鬚飄動,倍增玄鐵鋼槍肅殺之意。

戚繼光打算用這玄鐵鋼槍刺穿這寒透人心的這冰天雪地,揮舞他那怨氣沖天的熱血激情。無論做什麼事都有代價的,強盜們必須為自己殺人放火的行為負責,併為此付出代價。倭寇們,你們別得意,不要高興過頭,丫的,讓我戚繼光來陪著你們玩兩招。讓我戚繼光來給你們上課!

幾天前,上萬餘官兵人馬浩浩蕩蕩駛向烈表山剿倭,倭寇沒有殺掉幾個,大明官兵卻死了數千。窩囊啊!任何一個有血性的大明將官都受不了這個窩囊氣。戚繼光對倭寇這樣屠殺大明官兵的暴行感到無比憤慨,他決心對倭寇進行報復,為五千名冤死海底的靈魂洗涮恥辱。

倭寇雖然能征善戰,但我大明官兵也不是省油的燈。我大明天國地大物博,能人志士,所在都有。戚繼光認為他自己就是那個能人。他出馬剿倭,不戰則已,戰則必須完勝。他有把握才能出擊,正如兵書所謂知彼知己,百戰不殆。必須搞清楚倭寇的實力,為了刺探倭寇兵力佈置情況,戚繼光他願意作開路先鋒,冒險到敵人前沿陣地進行火力偵察。

戚繼光揮舞著手中玄鐵鋼槍,這支鋼槍在他手中將成為無數倭寇的噩夢。是讓倭寇感到恐怖的時候了,讓玄鐵鋼槍把倭寇全挑起來,讓倭寇狂跳死亡之舞吧。年輕的戚繼光思潮如海水般澎湃起來,盡情暢想他的遠大前程。

倭寇在遇上戚繼光之前所遭遇的明軍,都是豆腐腦性質的,一碰就碎。現在倭寇終於碰上抗倭名將戚繼光了,啃上硬骨頭。不過此時的戚繼光,還是個沒承襲他父親戚景通職位的毛頭小夥,尚未成名。這是他第一次驚豔登場。不過經此一戰,他就功成名就了。

戚繼光找到明軍主帥王忬,向王忬建議對倭寇進行潛襲戰,請王忬給他一支敢死隊。

“——誰不怕死?跟我來!”戚繼光發出那個時代最強的抗倭聲音!

第八十七章 五個死囚

——誰不怕死?

答案是所有人都怕死,別看早些時候江南諸將一個個急不可待要求王忬出兵剿滅烈表山上的倭寇,可他們一旦在倭寇手下吃虧,就立即蔫了下來,變成毫無脾氣的軟蛋。象一個斷掉手腳癱倒在床的病夫,身上的勇氣和鬥志莫名其妙地消失了。

中國人向來慣以人多勢眾來衡量強弱對比,人多時候,信心百倍,勇不可擋;人少時候,喪失信心,沒了脊樑,不戰而降,乖乖做順民奴才。人多確是給人予以安全感,但不一定能打勝仗。實際上中國歷史上的多次慘敗無不是在絕對優勢的人數之下。遠的如曹操赤壁遇周郎;土木堡之變(五十萬明軍還不是被也先兩萬輕騎兵打得潰不成軍?);近的如明末的薩爾滸之戰、劉澤清黃河渡口之戰;還有共黨與國軍的三大戰役,人數眾多的國軍兵敗如山倒。如此看來,就可以看出依靠人海戰術不一定能贏。喪失了信念與組織的軍隊從來都是不堪一擊。

與中國人打仗通常依賴人多的習慣相反,倭寇有一種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意志,武士精神及文化崇尚以少勝多的精神,在信心與視死如歸之心的引導下,人的能量會成倍釋放與增長。無論是抗擊元寇的鎌倉武士,還是在後世主宰亞洲的太陽旗侵略者,人數從來不佔優勢。

兵貴在精而不在多,深諳兵機戚繼光尤明此理。儘管當年戚繼光血氣方剛,還是個小毛頭,但身上並不缺乏擔當事體的勇氣,作為武士他並不怕死,也敢用性命去換取功名富貴。

王忬不敢出兵的理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