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作霖問他:“那個人是誰”?“誰?”李韶九卻神秘地說:“那可是個大人物。”
是誰李韶九沒有直說,他們也沒有再問,後來他們的話題又轉到這次軍事行動上。他們三人雖不像項英那樣鋒芒畢露,但從心裡是支援項英的。這一點,毛澤東和朱德倆人心中是清楚的。
會後,毛澤東來到朱德住處,同朱德就下一步的軍事行動進行商量。這一對老搭檔彼此心心相印,每逢大的行動,都要在一起研究出具體行動方案,每逢遇到難處倆人總在一起商量對策。對這次反“圍剿”的方針,有人反對,是早有預料的,儘管這樣,面對反對的是中央派來的大員和中央派來的代表,深感壓力重大。
倆人都感到事情很棘手,一時竟沉默不語。過了好長一段時間,毛澤東很有信心地說:“說服他們,爭取他們,是這次反‘圍剿’成敗的關鍵。”
朱德說:“《戰前部隊集中命令》已下達,20日方面軍主力向龍岡地區集中。到達龍岡後,有時間分別再找他們談談,必要時,再開一次擴大會,統一思想認識。”
毛澤東同意朱德的建議,目前只好先按命令列事。
部隊按著總部的命令開始行動。龍岡大山深處的山道上,樹林間斜進無數個帶光環的縷縷陽光,毛澤東、朱德同大隊人馬一起轉移。
戰士們見總部首長跟著部隊一起行軍,情緒高漲,都忍不住投過去一眼,並無聲地招招手。毛澤東、朱德走熱了,胸前的衣釦也解開了,停在路邊借喘息之際同戰士們打招呼。
天幕低垂,上弦月掛在西邊天空。紅軍主力仍夜行在山林中,沒有聲音,沒有光亮,只有腳步聲。
在龍岡大坪,也就是第一次反“圍剿”時抓到張輝瓚的地方。總部首長已先期到達。毛澤東、朱德、周以慄正拿著地圖研究情況。項英、任弼時、王稼祥、顧作霖、葉劍英也來到了大坪上,望著身邊走過的隊伍。電臺班在王錚的帶領下,正在忙碌著架機器。
參謀處長郭化若已是代參謀長,他走過來報告情況,說“剛接到各路軍的報告,他們都到達了指定的地點集中。”
毛澤東:“參謀長,你把東固地區的情況講一講。”這時項英也走了過來。郭化若指著自制的地圖講道:“東固四面環山。東南有‘狐狸十八歇’,南有大烏山和荒石嶺,西南有白雲山,西有觀音崖,西北是九寸嶺,正北是鐘鼓山和東固嶺。
山上只有五條小道,易守難攻。東固的北面、西面、南面都有敵人駐守,並且捱得很近。“
毛澤東聽後十分高興,風趣地說:“東固有點像井岡山囉。
那五條小道不就是五大哨口嗎?山高林密便於集結部隊,利於隱蔽,易於封鎖訊息。命令部隊再向西轉移40裡,到東固地區集中,隱蔽集結,等待時機,先吃掉王金鈺部。“
項英聽到毛澤東還要部隊繼續向西,迎著敵人前進,以為這是在冒險,是個人英雄主義。就不悅地說:“部隊到東固集中,一旦走漏訊息,就是三面受敵,後果不堪設想。我們不能拿幾萬紅軍的生命當兒戲。你這是在鑽牛角!”
毛澤東早掌握了敵情,也瞭解敵人的戰術。古人講得好“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他也不客氣地講:“我們就是要鑽這個牛角!將敵人對我軍的大‘圍剿’,變為我軍對敵軍的許多個別的小圍剿,變不利為有利,變劣勢為優勢,變弱為強。這個牛角值得鑽!”
部隊按照毛澤東的命令,集中在東固這個狹小的地帶。大山深處的東固,一向平靜,突然熱鬧了起來。
3萬大軍悄然雲集到這個地方,伺機待動。可這萬人的東固鎮陡然增加了幾倍的人員,供應問題頓時緊張起來。
在十二軍軍部,羅炳輝、譚震林也正在為紅軍的供應問題發愁。
羅炳輝軍長為難地說出了個不是辦法的辦法:“東固本來就不富裕,加上敵人的多次搶劫,農民自己生活都很困難,一下子又增加了這麼多的部隊,供應成了大問題。從今日起,全軍一律改三餐為兩餐。”有人擔心戰士受不了。羅軍長專門強調,非常時期就得用非常的辦法來處理。革命戰士不僅僅是在戰場上經受考驗。艱苦的環境、艱苦的生活也是考驗。
羅炳輝是雲南彝良人,原名叫羅德富,字宿星,1897年生,19歲從軍,曾參加過討伐陳炯明的戰鬥和北伐戰爭,33歲那年參加中國共產黨,也就是1929年。這一年的10月,他在吉安率領吉安靖衛大隊起義,加入中國工農紅軍,1930年的6月被任命為紅十二軍軍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