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話聲林中竄出十多個荷槍實彈計程車兵。他們有的警戒,有的走過來。
朱雲卿在馬上觀察到身後的兩個警衛員握槍在手,以防不測。他從這些兵的動作上已認出,走過來的是自己人。問道:“你們是紅四軍還是三軍團的?”
他們也聽出來人不像是敵人,為穩妥起見,為首的大概是個班長,仍圍著參謀長朱雲卿仔細辨認後,確認是自己人才回答說:“我們是紅四軍軍直的。”
朱雲卿:“你們軍長在什麼地方?”
“就在前面不遠的村莊裡。”他們自動讓開道。
朱雲卿沒有再和他們說什麼,就同警衛員打馬前去。行不多遠,便到了一個小山村。村中警衛的戰士把他們引到了紅四軍軍部。此時,軍長林彪和政委羅榮桓也正在研究分析敵情。朱雲卿傳達完總部的作戰命令,就又馬不停蹄地向西北繼續尋找紅三軍團。
羅榮桓在古田會議時,由於他觀點正確,工作積極,被選上前委委員。毛澤東當時曾惋惜地說“發現晚了”的話。1930年6月接任紅四軍政委工作,同林彪搭檔。林彪性格內向,他也是不愛多言語。羅榮桓最大的特點是他肚量大,能容事,能容人。林彪能遇上他這個搭檔,也是不可多得。而且,他能實事求是。在這次肅反中有擴大化的地方,他就敢於站出來說話。他的這個警衛員,叫王東保。就是他把王東保從死亡線上救出來的。在當時,師一級就有殺人的權力。前不久他去檢查反“圍剿”的準備工作回來,聽說要殺人,馬上去了解情況,看到一個才14歲的娃娃,是宣傳科的一個勤務兵,叫王東保。原來,十師的宣傳隊在開會,王東保給他們買了一斤酒半斤花生米,那些人被當成“AB團”殺掉了,他也就成了“AB團”分子,馬上就要執行。羅榮桓不僅救了王東保,還救了很多人。
林彪、羅榮桓送走參謀長朱雲卿後,馬上要軍部通訊員到各師傳達總部作戰命令。各師接到命令,馬上率軍向龍岡運動。
天剛放亮,山中又起了霧,能見度極差。這時,下起的濛濛細雨又有增大的趨勢。紅四軍的戰士,踏著泥濘的山道,艱難的快速行進。
“走的方向對不對,不會弄錯吧?”一個戰士問身邊的班長。
班長是個老兵,不僅有作戰經驗,而且能辨別出方向。他望望道邊的樹,說:“現在是向南。”
“敵人不是在北面嗎,怎麼向南走呢?”
“一定有新的情況。”班長肯定地說。
當隊伍走出山道,拐向一條大道時,看見大道旁立著一塊醒目的木板,上面寫著:軍長、政委示上固無敵,敵在龍岡,望全軍將士奮起精神消滅之。
林彪羅榮桓隊伍經過這裡,看到木板上的字,才對改變行軍路線恍然大悟。隊伍走向大道,由走變成了小跑……天已大亮,可霧卻更濃,老天像是故意和他們作對。
此時,在亭子嶺主要陣地上,紅三軍七師已進入指定陣地。戰士們忙著挖戰壕,砍樹做掩體……總之,戰前的準備工作在緊張地進行,攔截敵人於龍岡。而這時的紅四軍正在林彪、羅榮桓的率領下加速向龍岡靠近。
參謀長朱雲卿離開紅四軍後,在西北方向找到紅三軍團,向彭德懷、滕代遠傳達總部的作戰命令,要他們火速馳往龍岡,圍殲敵十八師。彭德懷知道這是反“圍剿”的第一仗,毛澤東總政委曾一再告誡部隊“務必打好第一仗”。三軍團雖然接到命令較晚,但一定準時趕到總部指定的地點。他讓參謀長朱雲卿轉告總部首長,請他們放心。彭德懷和滕代遠立即命令部隊啟程,邊行軍邊傳達總部的命令。時間就是勝利。他們冒著雨,頂著霧,不顧山高路險,道路泥濘,快速行進。
在紅四軍和紅三軍團馳往龍岡的途中時,毛澤東、朱德和總部人員已到了黃竹嶺的山下。霧鎖群峰,茫茫雲濤;山道彎彎,路徑難辨。毛澤東、朱德在山下略一停留,便指揮總部人員登上山頂。到了山頂,霧更濃,什麼也看不見,只能聽到風吹林濤聲。
在這濃霧中行軍,跟黑夜行軍差不了多少。紅四軍的王良師長、李賜凡政委身先士卒,帶領戰士向南穿插迂迴。山上無路,腳下泥濘。有的戰士滑倒,有的戰士從山上滑下來,有的戰士被樹枝劃破衣服。他們全然不顧,不停地前進。他們心中都有一個信念,就是不失時機地趕到指定地點,參加會戰。
軍長何長工的處境也不好,他們不僅要翻越山嶺,而且還要淌河。南方的初冬,也是很冷的。這時的戰士有的還穿著單衣,衣服又被雨水打溼,加上疲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