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起,就已經叫人送米麵和豬肉來,說是現在衛裡手頭寬裕了,按衛中上下的家境匯在名冊裡,咱們家是定的丁等,所以每月都有銅錢和豬肉米麵,等你領了俸祿之後,怕是就能上到乙等,補貼就少多了……”
當孃的看到兒子,只管絮絮叨叨的說,王大郎忙笑道:“咱娘母子二人,我的俸祿怎麼都用不完,怕是買宅子和在城外買地的銀子都能攢出來,娘,您放心吧……”
說著,又把幾個笑嘻嘻的好友拉過來,笑道:“娘,這都是我在幼軍中的好友,割頭換命的交情……”
當孃的哪裡需著兒子多說,當下便笑道:“好,我這就去燒飯做菜。”
說著,又叫來一個小小子,院子裡鄰居家的半樁大男孩兒,給些零錢,叫買來板鴨燒鵝豬頭肉什麼的,切了給兒子和客人下酒,自己下廚房去整治肉菜,她是做慣了的,沒一會兒,就把鍋生起火來,廚房裡也飄出飯菜的香味來。
等下酒菜買來,客人自己動手相幫切了裝碟,然後就在簷下襬了桌子坐下,四人儼然也是大人丈夫一般,彼此對坐,聞著酒菜香氣,卻都是展顏一笑。
王大郎這個窮小子是頭一回請客,家中也沒有那麼多桌椅,當時的貴族家裡還比較講究,雖不象唐宋時還有漢人遺風,但講究的人家還是分餐制,每人面前一桌一椅,分而食之。宮中大宴,亦是如此。
四人坐的桌子或是所謂的八仙桌,得到中晚明的時候才會出現在士大夫和百姓的家中,到那時候,請客才有主客團團對坐的吃法,在此之前,那是絕不可能的事。
至於父子不同席,或是家中根本不請外客,尋常也不會請客吃酒,最少在正統年之前,大明仍然是有這種質樸的開國遺風,風氣的轉變,倒正巧就是天順和成化年間的事了。
“來,諸位兄弟,”王大郎高舉自己家的藍邊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