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63部分

“哼,”張佳木冷哼一聲,道:“他也是想做些事,不過太想當然了吧。”

其實張佳木一直懷疑王莽就是個穿越客,看他的各種舉措都有點兒象,不過這種鬼胎卻不能說,萬萬不可。

正因為有王莽的失敗前例在,所以張佳木從來不肯獨斷專等。遇事肯商量,甚至是遇事好商量,絕不把路子走絕,不把步子跨的太大,原因就是在這裡了。

他的壓力太大,很多事情一旦失敗了後果可不是丟官那麼簡單。

事實上,權力越大,責任越大。這句話他是到今天才真正懂得了。如果不是這樣,現在他決心退下來,就算皇太子也不會為難他,以後幾十年的歲月,悠遊泉下,想怎麼富貴就怎麼富貴,想做個閒人,恐怕沒有比他更舒服的了。

但,那不行!

“一年之期,我看萬萬不行。”李賢大不以為然,搖頭道:“等海運和開海的事完了再說吧,不過,此事學生斷然不參與其中,還請太保見諒。”

此事關係到李賢的權位,甚至是比加太傅升級一品更為要緊,要是李賢也跟著摻合,恐怕就成為眾人辱罵的目標了。

這一層張佳木不僅明白,而且有準備:“原德不僅不參與此中,人問起來,還要反對。”

“是,太保這般處斷最好。”

中國人性就是這麼奇怪,越是人人愛當官,越不能熱衷,否則,形象一壞反而當不成官了。

李賢不僅不能同意,還要大加反對,這樣保持形象,新政府一成立,就可以繼續當宰相了。這一層,他自己也是明白,只是當下心中茫然,看看張佳木,卻不知道,張佳木的自信和從容是打哪兒來的,他一想起最近這些政務的艱苦煩難,就是一點兒信心也都沒有了。

“我打算仿唐制,唐太宗的制度其實很好,但就是沒抑住權相和邊將這兩條,這兩條弄好了,唐不會有安史之亂。中書、門下、尚書,三省分立,彼此分開制約,還有比這更好的制度麼?”

張佳木猶自興致勃勃,向著李賢說著,冬日之下,陽光照在他的臉上,熠熠生輝,充滿著別樣的魅力與形容不出的力量。

第674章 賞格

李賢也被張佳木勾起豪氣來,當下便笑道:“既然如此,學生就樂見其成了。不過,我要事先申明,前元和國初的中書省和行中書省制度,地方權重離心,萬萬要不得。”

“這個自然。”

元朝的行中書省簡直就是胡來,而中央的制度也是一塌糊塗,短短九十六年的歷史,政變若干次,兵變若干次,簡直是一筆爛賬,算都沒法算。

雖然有蒙古族的部族政治的影響在裡頭,不過也是制度太爛,亂成這般模樣,毫無統治力可言,紅巾亂起只是給這個龐然大物一個倒下的理由罷了。

這種爛制度,國初明朝還全盤接收了下來,還好朱元璋也受不得,自己先一刀切了了事。

張佳木要恢復的,是唐朝的宰相制度,而三省制度略作改良,便是無上利器,多不敢保,一直到資本主義出現那是沒有問題,妥妥的。

“我真是想不到,太保竟是有如此雄心。”

雖然不覺得張佳木可以在近期之內搞定輿論和牽扯的勢力,老實說,李賢對改革商稅和田賦都沒有太大信心,底下接著還有漕運和開海禁,這些事加起來夠忙活十來年了,雖然他還沒有到五十,但十來年後估摸著自己也該退休了,就算勉強在任上,精力怕也不濟。

李賢的身體確實是大問題,明初期到中期這個過度,要說以人望和能力,還有公心手腕魄力,李賢都是一等一的,就是天不假年,成化二年就先致仕,然後病逝。

成化年間的種種悲劇還是這個首輔走的太早,不然歷史可能是另外一副模樣。

“願和原德兄一起開創一個太平盛世。”

今天張佳木願意多說兩句,更說兩句平時一般不會宣諸出口的話。李賢微微一笑,向他道:“聖明在上,吾輩臣子和衷共濟,自然無所不能為。”

“嗯。”

張佳木點了點頭,起身看看天色,笑道:“好早晚了,說的甚是痛快,原德兄,就散了吧?”

溝通到此時,彼此都知道對方心思,這樣在內閣會議討論或是當著外人會商時,又會多一些默契,所以兩人都是心中大感喜悅,臨行之時,卻也只是互相一揖,便即告辭而去。

從寺中出來,張佳木索性也沒急著回去,牽著馬匹,在黃昏的京師街頭閒閒的走著。

近來無甚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