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減少份額,沿途的幾十萬運軍也就可以喘口氣了。至於耗費的大量錢財物資,也就能節省下來了。
試想,從蘇州運一百石糧食到京師,沿途最少要加二十石的損耗,這是一筆多麼大的開銷。換在海路過來,最多加個五石的漂沒也就罷了。
設想雖好,但海運緩不濟急,現在錦衣衛總務和庶務局,還有鎮江分衛的人正在江南一帶籌劃,李賢也有自己的訊息渠道,所以知道一點兒訊息。
可惜,現在不是說這個的時候,一旦開議,又是一通吵。
在這種事上,李賢和張佳木還是有默契的。
此時此刻,他向著張佳木拱一下手,道:“太保,不知道此事有何成議?不妨直言,學生等洗耳恭聽。”
“倒是有。”張佳木笑了笑,看向眾人,道:“我的意思,就是通州倉儲七成供應禁軍,禁軍不能成,一亂就不得了。”
“是。”張鳳欠了欠身,面無表情的道:“那麼百官俸祿從哪裡來,剩下的三成麼?”
“是的。”張佳木笑道:“通州倉一年多拿出百萬石來,並不影響倉儲,多了都黴爛了就很好麼?留幾十萬石應急,我看該夠了吧。”
“這就是說,七十萬石給禁軍,禁軍十二萬將士也差不離了,至於百官俸祿……”彭時在一邊略算了算,又一次開聲道:“這,似乎不夠罷?”
“是不夠。”
皇帝是善財難捨,上次已經抱怨過收入不夠發俸祿的,也難怪他,一衛就有兩千多軍官,按當初皇帝和官員們的協議,文官俸祿由戶部來管,駐京武官俸祿和光祿寺的開銷是皇帝自己負責,是從一年一收的金花銀裡頭撥出來。
現在一季就要發十四萬,加上光祿寺的使費,皇帝到手的銀子所剩無已,早就心疼了。
所以這一次改官制俸祿,李賢和張佳木一合計,光祿寺還歸皇帝自己管,在京武官俸祿,和文官一樣,議定改制之後,也由戶部支出,兵部承領一體發放。
第652章 裁撤
在文官來說,這是掌握了後勤管理的權力,當然開心。
在張佳木來說,文官對武官制約的太厲害了,不成,為嚴重製約和傷害武官的自尊和軍隊的戰鬥力。
所以,巡撫領軍制度將來是一定要改的,文官出而為將,也要改。
武官現在勳親勢力有復甦的跡象,將來不妨就是保持這種制度,高層武官由勳戚來充當,中低層武官從講武堂出來,以後還會再有職業軍士制度……不過反正大明的軍人和後世不一樣,全部都是募兵,而且一當最少十年八年的,恐怕人人都職業了罷?
這個且不提,改成禁軍和廂軍制度以後,原本自成系統,管兵管民自管財務和土地的衛所制度當然就徹底剷除不要了。
這就帶來一個問題,以後的軍隊財政怎麼弄?
既然全改為募兵制,當然是中央財政全包了,好在現在二百萬衛所軍,全部一體轉民,除了衛所軍官之外,怕是沒有人不贊同。
現在已經是衛所大量逃亡軍戶的時候了,一聲軍轉民,大家不用再逃,本鄉本土,土地改成官田就行。
雖然賦稅比私田要高十倍,人家交三升三合一畝,官田要交三鬥三升,正好是十倍。不過就算是十倍,只要正常年景也沒有什麼了不起的,軍戶衛所,可比種官田還苦的多了。
到時一聲令下,全國留三十萬禁軍,就是戰兵,再有二三十萬的廂軍,也就罷了。
現在海寇未有,只有北邊防,南方無事,最多留三五萬人的戰兵分駐南方各省,特別是雲南一帶,再配十萬八萬的廂軍就夠使了。
況且,最要緊的就是,錦衣衛在擴張
錦衣衛的野戰部隊,監察部隊都在擴張,純粹的特務部隊的老底子不僅沒減,反而日漸增多。
就算是京城裡曹翼那一部分撥做了廂軍,負責維持日常治安的事錦衣衛不再插手了,以防形象太過刺眼,但就算如此,錦衣衛未來在全國將是一支僅次於禁軍的武裝力量。而且,這一支力量只供張佳木一人指揮,至於維持費用,皇帝還是照一衛的數目來給……反正張佳木搞錢有方,不擾民,不禍害官員士紳和富戶,一樣養得起這麼些人,皇帝也樂得不管。
至於文官,知道此事是張佳木的底線所在,現在這種情形,彼此不生事最好,要是誰敢膽觸動張佳木的底線,把錦衣衛的問題也提出來議一議……恐怕大明官場也找不到這樣的傻鳥罷。
就算真有的,詔獄是幹嗎使的?
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