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所管理。
比起以前的體例,戶部已經很是膨脹了。
但,還不夠
太府寺被大大的加強了
賦稅的收取、年底財政支出和收入的規化、商稅、地稅、丁口稅等稅費的調整與各地情形不同造成的火耗費用,攤派等等,一律歸太府寺管理。
甚至包括新成立不久的鑄幣事宜,大使餘子俊順理成章的兼任太府寺,此事已經成了定局。
太府寺卿也從四品升到了正二品,體例與尚書相當。
就是說,戶部原本的職權保留,但它發揮不了的財政和稅賦管理作用,將由太府寺來負責,天下稅曹,也自然是太府寺派出。
現在還歸於各地,比如某府稅曹,某縣稅曹或戶曹,以後時間久了,來往通訊更加方便之時,可以把各地稅、戶、法、刑都垂直管理,不受地方約束。
只有農桑、水利、道路交通、學校,司法治安,這些自然還權歸地方。
不然的話,地方也沒有什麼公務可辦了。
集權和放權,也是一門很大的學問。在張佳木看來,特別是權力極大的敏感部門,就非得權收中央不可。
不然的話,事事被地方主官掣肘約束,想放手辦法,或是憑典章制度辦事,那麼,地方主官因為地方利益而反對時,卻到底是聽誰的?
這個計較,他心中很是堅決,所以,現在設立新官制時,已經是有所準備了。
刑部之外,加設法部,而大理寺的權責也是大有改變,凡刑案之初,大理寺就可以介入,或是提起訴訟,或是替犯人抗辯,不論是哪種選擇,都足以左右刑部辦案的過程和結果。
這和現在不同,現在大理寺只辦理重大案件,還有皇帝交辦的會議合審的案件。
要說審案,大明說草率是極其草率。
一個知縣就能仗斃犯人,只要他覺得該犯有可死之道。刑訊之下,什麼口供不可得?而催科之時,更是把人隨意抓捕囚禁,至於監獄之中,黑暗無比,能活著和健康出去的犯人,百中無一。
所以只要有刑案就必定是地方多事之由,常有宗族出事,要麼自己私了,把犯事的子弟自己懲罰甚至是處死,如果是與外族之間的矛盾,或是談判,或是乾脆械鬥。
只有傻瓜才到官府告狀,一告,衙役和幫役下鄉,不問事非原故,把原告被告並其家人一起抓走,連鄰居也不放過,號稱是人證,一起拘走關押。
非得勒索到人家破人亡的地步,才能停止。
這般的刑法施為,也怪不得人都寧願械鬥而不願官司了。
以後規矩嚴密,律法控制森嚴,再以直管之策來辦理刑案,恐怕,死於冤獄的人當會少一些。
六部之外,可能會加一個法院。
裁撤一個鴻臚寺,加強太府寺,設國子、將作、軍器、軍法四監,軍法一監,其核心班底當然是錦衣衛,這不消說得。
軍器監,則是錦衣衛在城外的火器與兵仗等局併入,其中還有張佳木不少私產在內,不過,也一併捐獻了。
通政司外,又加郵傳司,原本的驛站系統,也是併入郵傳,由郵傳司一併管理。
監、司一律設大使,副使,大使正三品,副使從三品,比尚書略低一等,也是整個監司衙門比起各部要低一級的意思。
文官系統,大約便是這麼改法。
品級是十有八九都提高了,因為取消了七品以下的輔官,基本上,部曹之中的司官都是三四品了,新入職的也是五六品官,七品以下,年俸在三百石以上的長吏增加極多,百石以上的少吏也很多,辦事是吏員為主,而官員是監督為主。
張佳木認為,只有這樣,才能各司其職,大家彼此都能各安其位。
以透過儒家經典科考上來的官員,也就只能這般安排了。不然的話,軍器監的那些活,非得學過算學,並且略通機械製作的人才能管理,讓一個從小死背書的官員親自來管理這些技術部門,非得把事搞砸了不可。
要說改科舉制度……現在他還沒有這種能力,想也不必想。
被張佳木這麼將了一軍,彭時自感無法推辭,而且,這種編制新官制的差事,也確實是勇於任事的人才能擔任。
一想到此,彭時便無可不可的答應了下來。
至於分流考核武官,當然只能由張佳木這個伯爵都督來親自進行,在進行之前,還要做不少的準備工作。
出門時,年富頗為擔心,但他亦知張佳木的脾氣秉性,一旦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