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45部分

以疾推脫,估計彭時這東宮講官的身份也非換不可了。

就算是皇帝知道,也只能依從太子,畢竟讀書的是太子,東宮和講官彼此不和睦,那會耽擱學業,所以也只能依從。

這種情形,也算是少有了。

終明二百多年,東宮講官十之八九都會入內閣拜相,是後來升官的終南捷徑。這會子規矩和後來不同,是內閣中人充任講官,彭時已經是內閣成員……但得罪太子,講官被奪,無論如何是一件失面子的事,而且將來新天子在位,彭時也就只能回家啃老米飯了。

這麼一樣,也是興致索然。好在,新官制和俸祿制度都在緊鑼密鼓的籌備之中,彭時位列閣輔,對很多內情都很清楚,比如,他的官職當然不高,但大學士一職根據初議,一律提為從一品。以大明制度,正一品的官職,武官就是都督,文官卻是隻能透過加官來獲得,尚書是正二品,太子三少也是正二品,文官要想到一品,只能官加太子三師,要麼就是三孤,就是少師、少保、少傅,而三孤和太子太師、太傅、太保,俱是從一品,一般來說,位列尚書的,加官太子三孤或是太子三師的很多,官位也就到從一了。

沒有意外的話,文官到從一品也就到頂了,也算是位極人臣了。除非,是有極少數的幸運兒,比如李賢這樣備受信任而榮登首輔的大臣,效力的年頭再久一些,和天子的感情再深厚一些,將來致仕前後,總會加一個太傅在身上,這就是到正一品的位子,而如果是患病而死,可能再贈一頂太師的帽子,文官生涯,這樣就是到頂了。

當然,文臣封爵在大明也有,但例子不多,可以說是很少。

這就是文官的吃虧之處,說權力,在武將之上,畢竟國家承平之時,但武將很容易到三四品的位子,換成文官,非十年之功不可,一二品的武將更多,京師之中,一個衛就可以有兩千武官,位在一品或是三品以上的總有過百人,武官如此氾濫,文官一則不服,二來嫉妒,當然無形之中,也就是瞧不起武官,文貴武賤,這種武官氾濫,隨意恩賞加封,隨便授職的做法,也是重要原因。

這一次改制,所有的大學士都由正五品升到從一品,而內閣首輔,按張佳木的建議,必加太傅,因此也就是正一品,至於太師一職,太過尊貴,非人臣可以擅議,所以也就言不及此。

但就是這樣,也足夠了

新官制下,名實相核,不少八品九品或是不入流的官員統一改成吏員,七品以上的官員將會被裁撤很多,以後當官難,升級更難,新俸祿一定,大勢所趨,非得如此不可。

不然的話,象鴻臚寺那種衙門,一年到頭沒有公務可辦,卻能坐領高俸,這誰能服氣?所以只能限制官員數量,降低閒曹官員數字,再壓一下品級,用如此平衡之法來配合新俸祿的發話,不然的話,再多的糧食銀子可也不夠發的。

以新的俸祿標準,彭時定為從一品,俸祿將定為五千石的高俸,雖然是和李賢的萬石相差一倍,但他將來還很有機會成為首輔,因為李賢之下,夠資格的也只有陳文與他兩人,而彭時資歷猶在陳文之上,所以,不言而喻,將來彭時官加太傅,以正一品的官位統馭整個大明官場,權和利俱齊,到那時,是多麼的春風得意

有此憧憬,在太子宮中的這一點小小不快,也就管不了那麼許多了。

唯一可憂的,便是將來太子即位之後的報復

彭時眉宇間的憂色,也就打此而來。他抱著書卷,匆忙而出,到宮門口時,倒正巧看到一個低品武官在幾個小內侍的援引下匆忙進來,看著甚為眼熟,看著此人向太子宮中而去,彭時皺緊眉頭,半響過後,才是想起此人是誰,而憶起之後,便是大搖其頭,面孔之上,也是陰雲密佈

第643章 忠奸

與彭時擦身而過的是流放到甘州的前錦衣衛百戶官萬通,因為貪汙犯事等事被免官流放,雖然其姐萬氏是太子跟前的紅人……當然,彭時其實是知道萬氏與太子的關係,相差十餘歲,卻已經如膠似漆,他的厭惡,多半也是打這裡來。

這件事最大的責任者還不是太子,實在是皇帝和周貴妃兩人沒有盡到責任。

後宮之中,誘惑很多,男子成長至十餘歲時,懵懂之中也隱約懂得了男女之事,象太子這樣的身份,沒有絲毫約束,如何能剋制得住?

周妃應該把太子跟前的宮人暫且全部調走,由太監服侍幾年,左右皇子成婚早,十四五歲到十六之間就能娶妃,到時候也就不礙了。

最少,不能影響到皇太子的發育成長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