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37部分

學校。”

這只是託詞罷了。事實上,學校並不是隨便辦的,那些宿儒講學的學校都很受注意,幾百人聚集在一起,有不少都是很有威望的一鄉名士,這些人看似手無縛雞之力,但幾十人就可能號召出幾千人甚至幾萬人造反,豈能不慎?

事實上朝廷對學校是向來看的很緊,管的很嚴,並不敢掉以輕心。就算這樣,明朝的名士宿儒在民間的號召力也是與日俱增,到了明末時,朝廷正規軍已經放棄抵抗,但因為清軍在江南大失眾心,其實也就是清政府在江南推行剪辮傷害了士紳的民族自尊心,大肆徵收賦稅,包括商稅和田稅在內又傷害了江南士紳的財產……當然,後者在不少人心裡更加重要。

所以士紳們一聲號召,比如赫赫有名的東林黨和復社骨幹黃宗羲,在決定反清後,一聲號召,立刻就從宗族、佃戶、同鄉等諸多渠道召集了好幾千人,披甲授兵,立刻就是一支能拉出去打仗的隊伍。

明末時,如果不是實在沒有一個象樣的雄傑,就憑一道遞發令,死透了的南明就能翻過身來了。

試想一下,整個南方計程車大夫和名士的號召力有多恐怖,就看明末的情形就大約能知道了。

所以張佳木在學校的問題上也很謹慎,先前在沒有掌握相當的資源和權勢前,他絕不敢承認自己辦學校,象吏科學校這種,又是以培養吏員為主,士大夫便是看到了,也是置之一笑罷了。

至於真正的“大道”,也就是儒學經義,他倒是碰也不敢碰,各鄉各莊的儒學學校仍然很多,鄉民們願教子弟學儒學的,亦是絕不會阻止。如此這般,才維持了現在的局面出來,朝中上下和地方士紳都沒有因為此事反彈鬧事。

就此一事,就知道有任何變革,真真都是叫人如履薄冰,非得小心不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