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36部分

呂原攤手道:“明日廷議,內閣今天晚朝之前,需有決議上呈皇上,不然的話,明日廷議時內閣尚且沒有定論,這豈不是笑話?”

當時的廷議其實很多,有時候是軍務,皇帝會交待內閣、兵部、都督府掌府都督一併會議,有時候是刑案,就是內閣牽頭,由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一起進行。天順年間,皇帝推出了朝審制度,就是重大刑案由內閣和諸法司在朝中會審,這樣的做法,一則是強化中央威權,二來是重視刑律判案,三來也是強化了內閣的職權。

基本上,任何國家大政,現在都是繞不開內閣了。

所以呂原的話也得到了眾人的贊同,廷議之前,內閣居然沒有成議,而且對奏議沒有補充,或是改良,這簡直就是不可想象的事。

“學生要去見一見太保,有事相詢。有什麼事,等學生回來之後再定,如何?”

“也成”

“李公走一遭也對,看看太保下頭還有什麼計劃。事先預聞,免得事後太過被動。”

“唔,唔”

眾人都是贊同,李賢也是一笑,剛想起身,外頭有一箇中書舍人來報,低聲道:“內廷出來一個司禮少監,說皇上有旨意。”

“咦,”彭時這一次先開口了,他奇道:“這會子皇上派人來做什麼,皇上不是說了,廷議之前,他一無定論麼。”

事實上,變法之事,現在就是各個集團的縱橫折衝,皇帝自己,倒真的沒有太多的成見。畢竟,張佳木拿出來的辦法從來是考慮到得益方和損壞方的力量對比。

現在這種改制法,官員固然沒有辦法再收受灰色收入,但表面的收入已經比原本的灰色收入只多不少,而最要緊的,就是得益更多的是京官,地方官員中的大半也會贊同,只有少數在火耗收取和攤派上獲利更大更多的地方官員會反對,但他們在官僚集團中的力量也並不強,所以可以忽略不計。

至於宦官集團的利益和此無關,除非是為了反對張佳木而反對。

武勳集團中,勳臣置身事外,武職官在等待下一步的改革辦法。張佳木已經叫人放出風聲,武職官的改革法就在文職官員之後。

所以,龐大的武官集團也是翹首以盼了

對於皇家來說,改革提高俸祿並沒有用正賦收入,火耗歸公這一條就解決了大半的麻煩,剩下的也只是枝節上的毛病,只要龐大的文官集團不反對此事,那麼,就真的可以定論了。

此時此刻,皇帝派人來,倒不知道是什麼用意了。

“請進來吧”

自從太宗皇帝叫人值宿文淵閣之後,此地也是日漸尊貴起來。就算是司禮監的人,沒有通報傳請,也是不能擅入的。

“諸位老先生”

此時司禮已經是和內閣平起平坐了,正統早年,三楊入宮,太監們都要避讓,深揖鞠躬,等內閣諸閣老過去再行。

後來再見閣老,不過就拱拱手罷了。

王振用事以後,反而是閣臣給太監們先行禮了。

這個少監算是老人,而且很客氣,所以李賢帶頭,眾人也是一起拱拱手,道一聲:“老師傅辛苦。”

“咱家是上命不由人,談不上辛苦什麼的。”那少監一笑,道:“皇上有旨意”

這般算是中旨,眾人面面相覷,不知道皇帝葫蘆裡賣的什麼藥。當時的制度,通政司把奏摺入司禮,再上呈給皇帝閱看,然後下內閣,內閣票擬後再呈送到君前,然後司禮批紅髮回,六科給事中校對無誤,然後正式下發。

不走這麼一套程式的,就是中旨,中旨在法理上是欠缺的,不合理的,一個大臣拒接正式法理兼備的聖旨是不可想象的,但拒接中旨,則會引發輿論的同情。

但現在皇帝下中旨過來,顯然也是極為要緊的事,內閣諸人雖然吃驚,但仍然是參次不齊的跪了下來。

見眾人跪下,少監滿意地點點頭,然後便是沉聲道:“著李賢即補禮部尚書,非常之時,卿宜勿辭”

原來聖意如此

眾人眼光中都是波光閃爍,用複雜的眼神看向李賢。

當時雖然已經內閣權重,但明朝是以尚書為尊的。廢中書省之後,除了加師、保之外,就是以尚書品級最高。而且,權力最大。

吏部尚書稱天官,為百官之首,就是當時尚書各部的權力分配的體現。

洪武年間,雖然已經有大學士,但不過是備顧問。到永樂年間,文淵閣漸漸成制度,但大學士的品級不過是五品官。

高於知縣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