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於原本的從九品官,領取俸祿方面,怎麼領取,如何改良以往以實物或是寶鈔抵俸的無理做法,怎麼統籌實物發放的地點或倉儲,這都是極為頭疼的事。
在京的文官,現在還沒有確切的數字,不過總在三千人以上。再加上數萬的吏員,一年發放的俸祿全部實發為糧食的話,當在百萬石以上。
這些糧食,以現在京師的供應倒是完全供應的起。畢竟江南每年由漕運運進大量的糧食到京師,原本是一年四百萬以上的額子,後來糧食多到吃不完發不光,通州一帶的大倉庫積了幾年十幾年的糧,都腐敗至不可食用,浪費太多。
就算是現在,折了兩百萬石的糧,改成一年一交進的一百萬兩的金花銀,京師運來的糧食還是發不完,每年都會浪費掉大量的糧食,通州和京師附近的幾個大糧倉,平時常年收儲的糧就在三百萬石左右,這麼多糧,又是年年有補充,用來發俸祿是足夠了。
當然,這些糧也不能全部用光,從唐到宋元明清,政治首都都並沒有建在經濟發達的地方,其實唐中期之前,長安一帶豐饒富裕,用來供應朝廷和養活府兵的土地還是綽綽有餘。但後來就不成了,地力用的太盡了,到武后執政的年間,就不得不至洛陽就食,天子和百官要靠這種辦法來吃飯,一則是照應民力,二來,也是一個帝國政治中心不能自給自足的尷尬境遇。
到了明朝,情形卻是更加嚴重。北方的糧食用來供應邊軍和自給自足,加上養活那些親藩和地方官府就已經較為吃力,象直隸和河南、山東一帶尚好,到了山西、陝西、延綏、甘州一帶,就需要年年運糧過去了。
至於京師,有著超過百萬的人口,這種超級大城市想要有自給自足的糧食供應當然是痴人說夢,所以只能在年年動員超過百萬的人力,由江南一帶就是人推肩挑,然後由衛所